问题为导向 风险严排查 效能大提升--中检院开创抽检新局面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全国药品抽检大会上获悉,2016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下称中检院)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排查质量风险为目标”的总要求,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抽检机制,全国各药监药检部门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国家药品抽检计划的各项任务。
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药品抽检总体合格率稳中有升,全年国家药品抽检涉及219个品种,共完成检验17352批次,不符合法定标准729批次,总合格率为95.8%。全国42家抽检机构共完成142份药品质量分析报告和13份专题研究分析报告,分析内容涉及药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完善、违法添加等方面,抽检机构的品种质量分析报告水平也有明显提高。抽检机构检验能力加强,上报藿香正气丸等26个品种药品标准检验项目及方法,有6个补充检验方法获得审批。云南、广东、山西和重庆等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所揭示白带丸、沉香化气丸、清热解毒片、炎可宁片等药品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为药品质量风险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6年,中检院还多措并举提高抽检效能。如完善重大药品质量风险信息报送机制和药品生产质量的预警性监测,将抽样、检验、报告书送达、不合格药品查处结果,质量分析报告和年度质量状况报告等纳入“国家药品抽检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国家药品抽检信息化管理水平。抽检数据通过“国家药品抽检数据平台”进行规范处理整合,实现抽检数据的分析应用和转化,推进国家药品抽检信息化建设进程。目前已实现国家药品抽检数据整合和共享,省级药品抽检数据的整合逐步对接。
中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抽检机构也认识到目前尚存在抽检信息报送时效性不强,信息公开的力度、频次还不能适应监管的需要,质量分析报告水平差距较大问题。
2017年,中检院将紧密配合国家总局,在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制定、质量评价及问题风险分析等方面加强组织管理。对抽检工作从五个方面着力:
落实责任,细化抽检计划 全国各抽检单位应高度重视药品抽检工作,根据国家药品抽检工作计划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细化抽检工作计划和时间表,落实任务到人,提高抽检靶向性、时效性和资金使用效率。
精耕细作,加强抽检管理 要严格按照抽样、检验的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实现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发现风险问题的能力。
快速反应,提高抽检的时效性 对于在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快速反应,快速上报。要进一步提高抽检的时效性,对抽取到的药品,边检边出报告边上报,对发现的重大质量问题要立即报告,一事一报。中检院每周进行各抽检单位的数据核对和报送工作,并做好问题排查和风险预警工作。
加强抽检数据共享和应用 2017年起,以 “国家药品监督抽检数据平台”实现全国药品抽检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着力做好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为各级监管部门和药检部门提供监督抽检信息与数据服务。
加强对国家药品抽检工作的考评 有效利用国家药品抽检手段,从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发现问题,深度挖掘抽检工作数据,完善标准及检验检测方法,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化解系统风险。设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在原来考评要求基础上,重点增加“各环节时间节点的控制,报送各项信息的数据质量,问题上报是否及时,抽样及检验工作中是否存在较大失误,报送问题被监管部门查实的数量”等指标,进一步提高药品抽检工作水平。(记者 于海平)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