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安全:推行“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追溯

  • 作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7-03-24 11:02


图为云南普洱的有机茶场

李江映 摄

    

编者按   


泡茶或煮茶的习惯,在我国的大江南北流行了几千年,从原来的士大夫阶层专享到现在进入寻常百姓家,饮茶早就成了普通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上好的茶叶更是待客的不二选择。清明、谷雨前后,正是一年春茶上市的季节,放眼各地的茶场绿意盎然,充满了勃勃生机。一年的辛苦之后,茶农们都在等待这收获的季节,期盼着新一轮的早春茶从茶园走向千家万户。然而,近年来,关于茶叶农药残留的话题一直沸沸扬扬,使得普通人在爱茶的同时,对如何选购茶叶生出许多疑惑:我们买的茶叶有没有农药残留呢?怎样才能买到安全又品质出众的新茶呢?本期,我们对几个茶叶大省进行了实地采访,综合写成这篇关于茶叶安全的稿件,供广大读者参考。


福建构建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

                              

近年来,茶叶农残超标、违法添加等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与当前监管难点。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上“放心茶”,福建省各级监管部门以“清新舌尖”为目标,加强综合治理,推行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切实提升了茶叶安全水平。


近年来,南平市松溪县大力推行“网格化”监管机制。在种植环节,该县严格茶叶农资监管,加强对全县农资经销商的管控,对茶叶农资(农药)销售使用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在生产销售环节,从加强对鲜叶收购加工的管理入手,严格要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进销货台账及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倡导茶叶种植户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或联户统销,合作社或联户对茶叶质量承担共同责任。据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茶叶收购过程中按茶叶专业合作社或联户联销进行分别编号打堆,随机抽样快检,发现有农残超标问题整堆自行销毁,损失由各自茶叶专业合作社或联户自行承担,确保茶叶源头质量可控。”


该县还成立了茶叶快检中心,完成县、乡两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加大检测力度,并严格落实茶青产地准出制度;针对冒用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无证照经营、添加(色素、白糖等)非茶类物质的违法行为和无序生产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午夜亮剑”等系列专项行动,茶叶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截至目前,该县茶园获有机认证6000亩,农残抽检合格率达100%。


在龙岩漳平,为确保春茶提质增效,监管部门及时组织农技人员,进行春季下乡指导,深入各乡镇(街道)茶叶种植基地,手把手指导茶农进行春茶除草松土、合理施肥催芽、防寒抗冻、整形修剪等春季茶园管理。同时,还大力推广茶园应用“黄色诱虫板”“太阳能灭虫灯”等防控技术进行茶园病虫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茶叶的品质。


为打击假冒伪劣、加强地区品牌和特色产品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目前正在开展“福建省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围绕福建茶叶产业发展,开展“乌龙茶品种DNA身份溯源鉴定体系构建”等多项开放课题研究,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当前,福建省正在积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茶叶是其重要的贸易品和文化品。厦门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结合贸易国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帮扶企业根据输入国法规标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原材料、加工过程及成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方案;率先改革出口茶叶检验监管模式,实现出口茶叶“即报即放”,加快贸易通关便利化;启动“同线、同标、同质”帮扶行动,检企合作建立“茶叶安全合作研究所”,以标准研讨、盲样测试等开展技术交流,对所有茶园基地实施同标管理,排查农残重金属现状,指导茶农安全用药;结合茶叶特性合理制定溯源机制,建立从基地到销售终端全过程追溯体系,加强对企业自检自控体系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升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能力。


信阳政企协力确保春茶安全


冯欢欢                                


信阳毛尖由信阳茶农始创于民国初年,又称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也是河南省的一张闪亮名片。茶叶作为信阳的支柱产业之一,历年来也备受当地政府和食药监管部门重视。


据信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生产科李科长介绍,信阳食药监管部门对春茶上市极为重视。除了每年的国抽、省抽、市抽、县抽,信阳市食药监管局还采取随机的市场抽检,整个过程不会通知厂家以及商家店铺,由监管单位工作人员在市场取样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会公布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不合格产品一旦检出农残、重金属超标等情况,将对产品追溯,之后进行召回、下架、封存等一系列程序,保证产品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都是安全的。就茶企而言,一旦检出农残、重金属超标的产品,7个工作日内下达企业对产品的控制方案,流通时间内企业可找第三方检测,之后将对于已经流通产品进行封存、下架、召回,并依据食品安全法对问题企业做出相应处罚。截至目前,信阳春茶没有任何一批次农残、重金属超标的产品流入市场。


作为信阳毛尖的优秀代表之一,文新茶一马当先推出了文化系列茶品“文、修、悟、观”,该系列茶品的包装上贴一个防揭或不易碎的二维码标签。二维码记录茶叶从种植环节到包装环节所有信息,包括生产基地、茶园信息、农事活动、产品检测、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的流转信息。一体化的信息方便监管部门、厂家监管、消费者查询。


在采摘期,文新的技术人员利用一台快速检测仪首先定性茶叶成分,保证新茶不含国家标准不允许的残留成分。在保证不合格原料不进厂的基础上,经初制加工和精制后的茶叶经日本进口的岛津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液相色谱仪检测农残、重金属含量,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另外,文新每年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文新茶叶进行第三方检测,严把质量关,不合格产品绝不出厂,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信阳祥云茶业有限公司拥有河南省唯一的国审茶树良种“信阳10号”。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祥云茶业公司将基地建立在远离市区的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杨河村,以保证茶业品质。该公司鼓励周边农户种植信阳10号茶叶,并统一管理,坚决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实行人工除草;在病虫多发的夏季使用太阳能诱虫灯阶段性杀虫;茶园内禁止汽车行驶,保证茶树不受污染。祥云的茶叶除了自检之外还要抽样送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做第三方检测。


普洱全程监控保质量


张宏柱  李江映                       


云南省普洱市有着“世界茶源、中国茶城”的美誉,茶业生产是普洱市的支柱产业。如何服务和监管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保证普洱茶质量安全,始终是普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普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杨建国指出,加强茶叶种植管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从源头控制茶叶农残超标的关键。


今年,普洱市完善普洱茶生产加工各环节的全程监管,深入开展普洱茶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构建起普洱茶“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把好原料控制关,协同配合市茶叶咖啡局、农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茶叶产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规范茶叶种植管理,推广有机认证标准,严格监控重金属、农残等安全性指标,为普洱茶生产企业提供优质安全原料;同时扶持有条件的茶叶初制所改造升级,走精深加工路子,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好生产控制关,严格普洱茶生产经营许可条件,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普洱茶生产管理水平。把好商品交易关,加强普洱茶“产后质量管理”,加大对运输、仓储和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等环节的管理,协同配合有关部门建设与普洱茶市场交易相适应的茶叶仓储中心。把好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监管关,对普洱茶实行“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监管。把好抽检监测关,在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企业、茶叶交易市场等重点部位,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茶叶初制所加工毛茶、普洱茶入厂原料、茶叶出厂成品、市场交易商品等关键控制点进行抽检,并向社会公开抽检结果。


同时,普洱市还实施茶叶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授权、茶叶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和普洱市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档案管理三个制度,并建立和推行茶叶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依托云南省食品安全监管网,推进茶叶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拓宽普洱茶品牌和品质鉴别渠道,提高普洱茶质量安全透明度,让消费者真正能够买到货真价实的普洱茶,打造“普洱生产”品质形象。


安徽智慧监管提升品质


邢荣勤                               


“在今年的春耕时节,绿色清洁的种地新方式,让农业生产带上绿色标签的同时,也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春茶采摘马上就要开始了,在安徽省休宁县,新安源茶叶合作社的社民们,这新茶还没有开始摘,就提前拿到了合作社发的红包……”


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用足足三分钟的时间,宣传报道了安徽新安源茶叶注重品质、开拓有机茶的事迹;3月22日下午,新安源公司董事长登上知名学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讲坛”,向100多名留学生讲授茶文化。然而,新安源这个品牌,在安徽却并非大家耳熟能详。


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公认的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至少占其三,皖南几乎各大山脉都有“名茶”。据新安源有机茶开发公司董事长、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方国强介绍,及时支付甚至垫付茶农相关经费,促使大家充分保证种植品质,从源头上把控种植环境,不施用化肥农药,从而收获让消费者青睐的好茶、安全茶,是新安源有机茶的制胜法宝。


把好源头,规范茶叶经营者主体资格,教育引导企业自身约束,这只是第一招。安徽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还严把QS和企业审查、加强日常巡查、强化抽检力度、提升检测技术等作为茶叶监管的“新常态”。安徽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恒秋强调,一定要加强智慧监管,在农业企业中加强可溯源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推广,在餐饮企业中推进可视化场景建设,通过智慧监管整合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协同办公管理平台、智慧监管指挥系统等,将日常监管、行政许可、执法办案、投诉举报纳入其中,实现信息交流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襄阳市“三轮驱动”捍卫学校食品安全


本报记者  张皓亮


湖北省襄阳市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坚持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始终把加强学生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与强化日常严格监管紧密结合,以“三轮驱动”的创新举措确保了校园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襄阳市教育局和市食药监管局将健康教育和食品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内容,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教师“四落实”。根据季节特点,各学校采取食品安全主题班会、食品安全黑板报、食品安全手抄报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并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市各学校统一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安全宣传资料,举办各类安全讲座和主题班会,开展各类演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襄阳市还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城管局、市工商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的全市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襄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意见》《襄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从学校食堂原料采购、储存、加工、制作、从业人员、监督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做出了明确具体规定,并将相关职责任务分解细化到有关单位,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范畴,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确保各单位把校园食品安全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襄阳市粮食局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学校食堂粮油指定供应单位的通知》,市商务局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学校食堂蔬菜共同配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校采购人员到指定的单位采购食品及原材料,并向供货方索取产品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单。对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实行登记、验收制度,专人负责,双方签字,验收记录按月装订保存,以备查验。强有力的资源整合,确保了校园食品安全的齐抓共管。


襄阳市还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要求,制定了《襄阳市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建设和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在襄州区一中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推进现场会,实现全市乡镇中心学校以上的寄宿制学校食堂全覆盖。通过打造“阳光食堂”“透明食堂”, 随时接受师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监督,以此推动食堂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还要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每年体检一次,无健康证者不得上岗。上岗时必须穿戴白色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用肥皂或流动清水洗手,直接接触食品之前洗手消毒,保证了学校食堂饮食场所无蝇、无鼠、无蟑螂,环境整洁卫生。同时,狠抓餐饮具消毒工作,要求食堂从业人员在学生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负责餐饮具消毒工作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工作认真,熟悉和掌握餐饮具消毒方法及要求,确保餐饮具安全卫生。襄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学校食品安全实行“开学食品安全检查、节日食品安全排查、食堂伙食价格调查、中高考食品安全检查、落实上级文件组织专项检查”等,并严格执行督促整改、通报、追责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了校园食品安全零事故。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