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 技术创新 宁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迸发活力

  • 2018-02-22 15:06
  • 作者:蒋守福 陈丹丹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开栏的话

    

       近年来,国家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各地区也制定了不少促进产业发展的举措。在这些政策的支持和助推下,医药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迎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本版特别推出“产业加油站”栏目,为各地助力产业发展的新政鼓与呼,并通过展示各地的相关举措及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参考。

    


       中国医药报记者 蒋守福 通讯员 陈丹丹 报道  近日,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印发《宁德市促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五条措施》(以下简称《五条措施》),旨在通过鼓励研发创新、推进成果产业化、提升产品质量、支持开拓市场、加大招才引智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宁德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吹响做大做强“闽东药城”的新号角。“《五条措施》的出台,特别是其中多项‘真金白银’的扶持举措,让我们企业有了更大的信心去‘开疆拓土’。”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创新:现代生物技术来助力

    

       以色泽晶黄、块根肥大、气味浓厚而享誉国内外的“柘荣太子参”,是宁德市柘荣县最负盛名的一种名优特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栽培品种过于单一,致使其市场开拓之路颇为受阻。


    图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实地查看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 蒋守福  陈丹丹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柘荣县深入开展太子参良种提纯、选育,实施太子参种业创新及良种产业化项目,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太子参品种复壮、脱毒培养、新品种培育等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太子参优势新品种“柘参3号”的问世,不仅使太子参的产量大增,质量也提高不少。

    

       在“柘参3号”培育机构之一的福建西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岸生物”)太子参组培中心接种室,记者看到:穿戴规范的工人们正在进行无菌作业,剪插太子参芽苗;一排排整齐的透明玻璃瓶罐里,长着一株株鲜嫩的“柘参3号”太子参种苗……

    

       “我们所做的,就是对太子参进行工厂化育苗。由于能科学控制室内环境,不受外界影响,所以一年365天,都可以进行扩大繁殖。在具体的育苗过程中,我们则通过实验室内脱病毒方法,去除太子参花叶病相关病毒,从而培育出没有病毒的种苗。”西岸生物车间主任刘群介绍,“截至目前,整个太子参组培中心共有5间培养室,在最大的第三间培养室里,更是培养着多达3万多瓶、近70万株太子参种苗。”

    

       西岸生物基地负责人苏志航表示,“‘柘参3号’的叶片比较大,而且经过脱病毒处理之后,抵抗力比较强,整个植株都比较健壮,块根的产量高,亩产干品可以达到150千克左右。目前,我们公司总共设立了13个种苗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66余公顷,并计划在柘荣县英山乡再推广种植20公顷。”

    

       产业:“活力”强劲有奔头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使柘荣县太子参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据统计,截至目前,柘荣县规模药企使用“柘荣太子参”为主要原料,已先后研发出“太子宝口服液”“复方太子参颗粒剂”等数十个产品;同时,国内的江中药业、武汉健民等知名企业的多个知名药品亦以“柘荣太子参”为原料。

    

       宁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黄康斌表示,以“柘荣太子参”产业为代表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是宁德市近年来着力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之一。为加快该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集聚发展,宁德市委、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于2017年9月,组建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组,选聘业界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谋。宁德市局亦于2017年成立帮促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组织专人深入企业,指导企业用好相关监管政策;同时印发《关于结合职能进一步服务宁德市食品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全力助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

    

       得益于当地政府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筑就的“暖巢”,宁德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淀,现已驶入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宁德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一城两基地”的发展格局,即以开发生产新药、中成药和兽药为重点的柘荣药城,以开发生产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为重点的古田药业基地,以及以发展生物科技、保健食品为重点的东侨生物技术基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5家,“准字号”产品逾2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10余种,涵盖冻干粉针剂、注射液、胶囊剂等12个系列数百种产品。

    

       其中,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胶囊”于2017年5月成功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由此,该公司成为中国同时拥有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两大抗乙肝病毒一线用药的企业,在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产品线较全。

    

       而在药企林立的柘荣县,力捷迅复方太子参口服液2017年也正式投产,新生命鲜竹沥、海诚中药饮片、贝迪太子参散等医药项目正加快推进,拉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扶持:“真金白银”给实惠

    

       为进一步推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宁德市人民政府充分结合宁德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企业近年发展的实际情况,于日前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五条措施》。其中,在鼓励研发创新方面,宁德市对新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质量奖”的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获得“驰名商标”“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在推进成果产业化方面,在宁德市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生物与新医药产品,除享受福建省省级奖励外,对具有新药证书的生物制品和1类化学药品、1类中药,由受益财政再给予每个品种1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2、3类化学药品和2类中药,由受益财政再给予每个品种8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4类化学药品或国内首仿化学药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第二类医疗器械、3~6类中药和国食健字号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由受益财政再给予每个品种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新药证书、保健食品(生产)批准文号的生物与新医药企业,从本措施有效期内投产年度起,由受益财政连续3年按企业新产品每年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构成地方留成部分的40%给予奖励。

    

       “可以说,《五条措施》力求在扶持政策落地,支持新药、医疗器械产业化,鼓励药企设立研发中心、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药品质量,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以及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对医药企业转型升级、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财政资金支持,每项举措都彰显宁德市壮大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黄康斌表示,“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医药生产企业的督促指导工作,支持和加快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积极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让《五条措施》真正‘落地’。”


(责任编辑:郭思男)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