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360°×24h的保护网

  • 2018-06-14 12:59
  • 作者:陆悦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中国医药报 记者 陆悦 报道  儿童食品安全,涉及儿童食品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校园内外的食品监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家长教育等多个议题。确保儿童食品安全,需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教育部门、专业机构、学校、学生及家长、各食品企业及相关流通渠道等各方共同履责,形成政府、企业、行业、个人各主体多元协作,法律、技术、舆论等治理机制协调整合,从农田到餐桌等环节无缝对接的治理格局。


  如何为儿童食品安全构筑一张全方位、全天候的保护网?今年儿童节前后,食品界、科技界和教育界人士组织了多场专题讨论,共同关注探讨这一话题。


  儿童食安状况不容乐观


  有数据显示,随着国家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儿童休闲食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业内专家在欣喜的同时,也对儿童食品安全表示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韩大元日前在“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2018年主题论坛上指出,当前儿童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校园周边“五毛食品”屡禁难止;另一方面是“儿童食品”概念滥用突出。


  “一些企业把‘儿童食品’当成了宣传噱头,不仅价格虚高,有些营养成分还不一定有利于儿童的营养吸收。”韩大元指出,在国外,非特定严格针对儿童的食品是不能随意用儿童概念的;如果用儿童概念作为营销宣传,则必须在商品上有公开的理由和数据以证实其产品的“少儿性”,否则随时都可能被消费者控告至法庭。因此,国外各大生产经营儿童食品的企业一般都会更加严谨、诚信。而在我国,一些企业为了抢占细分市场,往往缺乏对儿童成长特点的深入调研,而是仅仅在外包装加上“宝宝”的图像或字眼。这直接造成众多并无特殊营养价值的“儿童食品”大举出炉。


  近日,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等联合发布了《2017~2023年中国休闲食品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其中指出,我国儿童休闲食品存在标识不规范、包装内夹带玩具、内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抽查结果看,部分儿童休闲食品存在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酸价、过氧化值超标,有害金属超标等问题”。报告还特别指出,大多数儿童食品“彩色而不绿色、高级而不营养”。据调查,95%的儿童休闲食品都不同程度添加了人工色素、甜味剂、香精,而那些传统油炸、膨化食品和甜食大多为“五高一多”(高碳水化合物、高脂、高盐、高糖、高热、多味精)。这些食品即便符合产品标准要求,长期食用也不利于儿童营养均衡和健康成长,有些物质还会损害儿童的免疫功能。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韩大元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立法和法律实施方面,确立儿童食品安全全面保障、优先保障、特殊保障的地位,并进一步落实到位。


  “五毛食品”整治任重道远


  儿童活动量大、消耗量多,零食作为正餐外的营养素和热能的补充渠道,已成为许多儿童每天必购的食品。《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零食消费状况》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饮料消费状况》两份报告指出,试点地区学生吃零食、喝饮料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79.7%的学生每天吃一次以上的零食,1/3的学生每天至少花2元购买零食;近50%的学生每天喝一杯以上的饮料,其中碳酸饮料占比最多。


  而在这些零食饮料当中,“五毛食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虽然市场监管部门多次整治非法生产和销售“五毛食品”的行为,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校园周边,“五毛食品”仍未绝迹。


  2017年年底,记者在陕西省一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仓库中看到了几箱罚没的问题饮料,有红的有黄的,颜色极为鲜艳。记者随手拿起一瓶,发现瓶身极为“柔软”,轻轻一捏就会变形。该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从校园周边查收的‘五毛食品’。我们大人一看饮料这颜色、这瓶子,就知道不能喝。但孩子们不知道啊,他们看到这些饮料价格便宜,颜色又好看,买的还挺多的。”


  对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问题,国家高度重视。今年4月中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五毛食品”的监管,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五毛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等。其中,农村地区的校园周边被列为重点整治区域。“这些地区的孩子和家长缺乏食品消费安全常识,对假劣食品的识别能力有限,是问题食品的主要流向目标。”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儿童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处于流动状态,没有固定场所,加大了监管难度;加之“五毛食品”价格较低,孩子购买时不会索要票据,出现问题后取证较难,使一些不法商家得不到及时查处。


  因此,专家建议,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各类小学、幼儿园食堂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对学校、幼儿园周边存在的流动食品摊点,管理部门及学校、幼儿园相关人员要定时进行拉网式清理,尤其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点,要有专人严防死守,编织全方位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防护网。


  除了校园周边,在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的一些小卖店里,价低质劣的“五毛食品”也时常可见。对此,苏宁易购集团红孩子公司总裁钱家祥认为,电商的兴起和外来连锁超市渠道下沉进乡村,可以分走小卖铺的部分客流,从而为农村孩子提供更有安全保障的食品。


  食育教育应沉到最基层


  近几年,食育教育成为儿童营养界极为关注的内容。所谓食育教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儿童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但是韩大元认为,对儿童食品安全守护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家庭保障,在开展儿童食品安全工作时,应将家庭食品安全教育列为重点。


  很多家长出于安全营养目的而盲目信赖进口食品,经常海淘网购进口食品。“事实上,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在境内市场经营,且应具备检验合格证明材料。因为不同国家人群体质结构对食品营养要素的需求标准存在差异,同时还存在食物耐受性、菌群耐受性的差别,所以,中国宝宝不一定适合国外食品。另外,如果代购渠道不符合法律法规,还可能存在其他风险隐患。”韩大元说。


  韩大元强调,在进行家庭食品安全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向儿童家庭提供更为准确的食品安全获知渠道。相关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者担心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但却有80%的受访者是从各类网络渠道获知母婴产品的安全信息,有60%的受访者是通过“质量和安全认证”标识来判断产品的安全性。各类网络渠道的信息准确性、一致性难以得到保障,仅凭“质量和安全认证”标识也不能作为婴幼儿食品选择的依据。


  “做好消费者教育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表示,企业要把正确的消费观传递出去,传播给每一个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一大挑战就是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而接受过科学食育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将对未来的食品安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除了提高儿童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外,更要发动社区、学校、食品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关注,同时加强儿童食品安全及营养的科研开发,综合解决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问题。


  编后


  “守护儿童舌尖安全”系列报道至本期结束。该系列报道对儿童食品产业发展、儿童食品安全治理以及儿童食品营养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儿童健康关系家庭幸福,关系祖国未来,儿童食品安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希望该系列报道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唤起更多人士参与、关注儿童食品生产经营、安全营养等各方面各环节,为所有孩子搭建起全方位全天候的保护网。


(责任编辑:齐桂榕)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