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以高标准引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19-08-30 11:27
  • 作者:丁怡媛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 丁怡媛) 近日,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会中医药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发布论坛在甘肃陇西举行,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三类9个中药材和产地片标准。


  据悉,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中药材覆盖区域广、特色品种数量大,优势明显,现有中药资源2540种,有276种国家重点品种。据统计,甘肃省当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60万亩,产量120万吨,居全国第一。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甘草产量,分别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5%、60%、52%和25%。


  尽管产量较大,但由于甘肃省的中药材主要由千家万户的小农分散种植,全省各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差异,缺乏科学的规范化种植技术和生产标准依据,重茬连作、农残超标、生长年限不足、采收时间不当等问题影响了甘肃省大宗地产中药材的品质优势。同时,以岷县当归为代表的甘肃省主要中药材品种未完全体现出道地性,甘肃省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受到制约。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甘肃省中药资源优势,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甘肃省药品监管部门从建立健全甘肃省大宗地产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着手,逐步将中药材种植和产地加工纳入统一监管,在充分吸收和传承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方面的传统技术、经验基础上,经过大量的科学试验、检验复核、专家技术审评、网上公示等工作程序,科学研究制定、分期分批发布甘肃省大宗地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发布产地片质量标准。


  “标准缺失,极易引发药品安全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建立科学、全面、可检验、能执行的最严谨的标准体系,是防范药品安全风险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保才介绍,该局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制定黄芪、当归、党参等3个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依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结合甘肃省传统生产特点,详细规定了甘肃省当归、黄芪、党参规范化生产流程,明确生产技术关键控制点和技术参数,指导和规范3种大宗地产中药材种植技术。同时,制定发布岷县当归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岷县当归道地药材特征性、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体系;标准内容涉及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红外光谱鉴别、特征图谱鉴别等真伪鉴别,二氧化硫残留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以及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含量等有效性指标。


  除此之外,在产地片质量标准方面,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制定了当归、党参、黄芪、红芪、甘草5种道地药材29种规格、92种等级产地片加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及甘草药材的质量指标相比,党参增加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由400mg/kg提升至300mg/kg;当归增加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浸出物指标提升10%,阿魏酸含量指标提升20%;红芪增加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黄芪浸出物指标提升近2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指标提升50%。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