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战“疫”话名药(四)

  • 2020-03-12 22:14
  • 作者:邱模炎 熊莉莉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临床治疗类


  1、僵蚕


  【性味】辛,咸,平


  【归经】肝、肺、胃经


  【功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解读】白僵蚕为饲养家蚕感染真菌僵死之虫体,此为蚕农废物,利用而成良药。中医认为"蚕,食桑之虫也。桑能治风养血,故其性亦相近。僵蚕感风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之。"


  这是中药同性相从的原理,僵蚕能胜风所以常用来制风。中医认为风邪致病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僵蚕既可平息内风以解痉,又可祛外风以散热。僵蚕作用人体部位以肝脏为主,肝为风木之位,其伐肝木,故僵蚕能镇静止痉,治疗惊痫抽搐。其味辛咸平,根据药性理论,咸味药能软坚散结,又兼入肺胃经,故可化痰散结,治疗瘰疬痰核。总而言之,僵蚕善于化解,疏通,凡是风、痰皆能化之;而痰疟、癥结等经络不通者,僵蚕可以通之。


  【治疫应用】《本草纲目》记载僵蚕可以治疗痰疟癥结;妇人乳汁不通、女子崩漏下血;小儿因体虚不食所致久疳;小儿口疮;小儿鳞体,又名苔垢,由于气血否涩,皮肤如蛇皮鳞甲之状的病症;一切刀伤、斧伤等外伤;由外感风热所引起疔肿风痔,如:野火丹毒、瘾疹风疮、风痔肿痛。(邱模炎、熊莉莉)


  2、三七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肝、胃经。


  【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解读】别名山漆、金不换,"金不换"是贵重物品之称,三七同时也是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在古代三七为金疮要药,凡是有金刃箭伤,跌扑杖疮,出血不止,嚼烂涂,或研磨成粉末涂,即可止血。从性味归经看,三七甘而微苦,性温,入阳明、厥阴血分,功善止血,又善化瘀,有止血不留瘀之效,能够治疗各种出血病证。此外,三七又善于散瘀消肿止痛,是治疗瘀血诸证的佳品,也是治疗疮疡肿毒的良药,单用即可收效。三七味甘,有补益作用,民间治虚损劳伤,常同肉炖服,有强壮身体,补益气血的功效。三七用法可分内服和外用,民间有"生撵熟补"或"生打熟补"之说,补血、补身可用熟三七,止血、散血可服生三七;外用研末外敷可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诸证。


  【治疫应用】《药物图考》记载三七能够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治疗流行病瘟毒、鼠疫,因感温热疫毒之邪,耗血动血,破血妄行,毒瘀互结,外发皮肤而致的紫斑;治疗血虚皮肤干燥;妇人产后恶血不下伴见发热。(邱模炎、熊莉莉)


  3、大青叶


  【性味】苦,寒。


  【归经】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解读】大青叶为中药板蓝根所属植物的叶,大青叶性味苦寒,为清热解毒之上品,专攻温邪热疾,湿热蕴结以及疮疡肿毒诸症。作用脏腑主要为心、胃,故善于清心胃二经实热火毒、外感热病。心主神明,能够主持精神,意识等活动,热毒入于血分,血分热毒郁于肌肤而发紫斑,热扰心神而神昏。近代常用大青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单用鲜品捣汁或配伍泻火、凉血、解读之品,均有较好的疗效。


  【治疫应用】《药性论》记载大青叶能治疗高热,瘟疫寒热。《日华子》记载大青叶治疗时行壮热头痛,心中烦闷,口渴;小儿身热,风疹,时行热病。陶弘景云大青叶治疗时行热毒病特别好。甄权云大青叶治疗瘟疫寒热,此皆大青叶之大寒能清大热之故。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大青叶治疗热毒痢疾,湿热黄疸,热毒所致喉痹、丹毒。《本草正》记载大青叶治疗热毒所致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阳毒则狂斑烦乱,大青叶可以困笃,热病易伤津耗液,大青叶苦寒清热,治疗大热所致烦躁口渴。《得配本草》记载大青叶治疗瘟疫狂热,火毒上攻而见赤眼,小儿壮热。(邱模炎、熊莉莉)


  4、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解读】历代名家均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大黄在古方中被称为将军,因产在四川,故也称川军。生活中常认为大黄就是通畅大便之药,但在各科疾病中,病可塞便,便亦致病,互相影响,初期疾病影响胃肠功能,日久瘀血浊毒内生,变症丛生,在一些急性大病之中,尤为明显,由此可见通便之重要性。从大黄作用人体部位看,脾胃与大肠都与消化功能相关,且大黄性味苦寒,苦味能祛火,性寒能清热,所以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的作用。大黄还能作用于肝脏和心包,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即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影响,气不行可导致血瘀,瘀血阻滞可导致气滞。大黄有推陈出新之功,对于女子情志不调,气机不畅,宫寒血瘀经闭等凡属老血留结体内者,大黄可以起到逐瘀通经的作用。


  【治疫应用】《日华子》记载大黄能宣通一切气,利血脉,作用范围广,能治疗心痛胸痹、血瘀经闭等气滞血瘀为表现的疾病;能通利关节经络;治疗气机不畅,水气不散内结而出现的水肿、水泻、吐涎沫、水逆、心下痞等症;治疗感受疫疬之邪出现的四肢冷热不调;治疗时疾、热疫、瘴疟;通利二便,分消走泄。


  【治"疫"故事】《松峰说疫》大黄酒,治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昼夜烦不止。大黄五钱,好黄酒一两盅,浸一宿,次日温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成吉思汗进兵中原时,有位大王叫耶律文正王的,通医道,人家抢夺金钱美女,而他独取书籍数部及大黄两骆驼。继而军中病疫,惟得大黄可愈,所活几万人。(邱模炎、熊莉莉)


  5、山慈菇根


  【性味】甘,微辛,凉。


  【归经】肝、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解说】本品以解毒消肿为用,古书记载:相传一黑痣满面之人,一日干活下山回家,见奇草中一清澈水池,遂弯身洗面。洗后片刻,即觉面皮热痛鼓起,速回家,脸已肿起,疼痛难忍。三日后,肿消,皮脱,满脸犹如剥去一层面皮,且慈眉善目,如未出阁姑娘之容,人们传以为奇,遂将此草取名为山慈菇。现代中医也多用山慈菇治疗皮肤病。且山慈菇根性凉,故有清热作用。中医认为怪病多起于痰,痰之已结者为毒,而毒之未成者为痰,痰与毒不可分割。山慈菇根能化痰解毒,散结消坚,其力颇峻。现代来看,中医所谓"痰结,坚积"多属痈肿,瘰疬,结核,肿瘤等。


  【治疫应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山慈菇根有解诸毒的作用。《百一选方》记载玉枢丹能解万病之毒,玉枢丹以山慈菇根为君药,可以治疗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吐下或泻下后即可痊愈;又可以治疗阴阳毒导致伤寒、狂证、瘟疫、喉痹等,用玉枢丹同薄荷汁冷服。(邱模炎、熊莉莉)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