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战“疫”话名医(五)

  • 2020-03-17 15:20
  • 作者:林明欣 王琪格 丁思元 邱模炎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免疫先驱”---葛洪


葛洪(公元284年-364年)是东晋时期的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著有《肘后备急方》等著作。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他对各种病症长期观察的结果,里面有许多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其中有不少内容是论述传染病的。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他临床时的经典案例,如书中对“沙虱病”的记载:“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著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著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书中所说的“沙虱病”,其实是由形似小红蜘蛛的恙虫的幼虫(恙螨)做媒介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于东南亚一带、我国的台湾省和东南沿海各省。到20世纪20年代,国外才逐渐发现了“恙虫病”的病原是一种比细菌小得多的“立克次氏体”,并弄清了携带病原的小红蜘蛛的生活史。而葛洪早在1600年前,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就把它的病原、病状、发病地点、感染途径、预后和预防,都讲述得很清楚,还指出此病多见于岭南地区,与如今临床所见竟无二致。


此外,《肘后备急方》最早记载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和发病先兆:“凡猘犬咬人,七日一发,过三七日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耳”,“鼻头燥、眼赤、不食、避人藏身,皆欲发狂”,值得指出的是,葛洪首创治疗狂犬病的方法,他将狂犬的脑组织敷贴在被狂犬咬伤患者的创口上。到了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疯狗咬伤治疗法”,就是从狂犬脑中提取狂犬病毒,并经减毒制成狂犬病疫苗,证实了这一观点。《肘后备急方》中还对天花(天行斑疮)及结核病等传染病进行记载,是中国乃至世界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他不仅明确记载了这些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过程,而且还准确指出它们的传染性及传播途径,对传染病和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林明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王琪格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丁思元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邱模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