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战“疫”话名医(七)

  • 2020-03-17 15:22
  • 作者:林明欣 王琪格 丁思元 邱模炎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温疫学派”创始人---吴又可


吴有性(1582年-1652年),字又可,号淡斋,明末著名医学家、传染病专家,吴县东山人。


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疫病从北方逐渐扩散到长江流域,山西、南北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都有瘟疫流行,患者很多。吴又可的家乡吴江县也突然出现瘟疫大流行,因这场大疫而死去的人不计其数,甚至是“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这种死亡率极高的疫病在当时十分罕见。崇祯十七年(1644年),仅隔三年,吴江再次出现瘟疫大流行,患者口中不时喷血,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在历史上,吴江城从没有出现过在短时间这么多人因瘟疫而丧生。这场瘟疫持续了一个多月,夺走了大量吴江人的生命。当时的医家或用伤寒治法,或用外感病治法,不仅没什么效果,甚至还使病情恶化了,医生们都束手无策。


吴又可亲身经历了两次大瘟疫,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推究病源,潜心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全新的疫情防控和救治办法,撰写了《温疫论》,开创了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临床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说,以“客邪贵乎早逐”为基本原则,主张“急证急攻”及“勿拘泥于下不厌迟”,强调应该尽早使用“攻下法”来祛除“疠气”。这种“有邪必逐”及“除邪务尽”的观点很符合当今急性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值得指出的是,吴又可认为,入侵人体的杂气主要潜伏在“膜原”,这是他依据瘟疫初期的临床症状来说明病变部位的一种独特方法,也是他创制“达原饮”和“三消饮”等名方的理论依据。


《温疫论》中的很多治法和名方为后世医家防治疫病奠定了良好基础。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世界各国的医学家对这种新型传染病都束手无策,国内的中医专家借鉴吴又可治疗瘟疫的经验,果断选用“达原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019年,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达原饮”又被派上用场,再次为共同战“疫”立下新功。(林明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王琪格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丁思元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邱模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