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战“疫”话名医(十三)

  • 2020-03-19 13:36
  • 作者:林明欣 丁思元 王琪格 邱模炎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温病名医---刘松峰


刘奎(1644年-1911年),字文甫,号松峰,著名温病学家,山东诸城人,是名相刘墉的堂弟。青年时,刘松峰随同堂兄刘墉到江苏和安徽督学,读了大量的书,尤其是医学书,学问和医术都有很大的进步。他一边研读医书,一边访问民间医生和老药农,免费为贫穷苦百姓看病。到了京城后,刘松峰拜名医郭右陶为师,用心学习医术,精心研读《黄帝内经》和《难经》,尤其深入研究“金元四大家”的医学著作。


刘松峰汲古求新,在治疗温病方面,他充分传承“戾气说”论治疫病的理论和实践,著成《松峰说疫》。本书不仅继承了吴又可《温疫论》的大部分学术思想,而且进行发挥和补充,首创“三疫说”,既论“温疫”,又论“杂疫”,也论“寒疫”。刘松峰也非常注重搜集民间的各种疗法,所以,他治疗温病的方法比较有特色,创用了“除秽”“解毒”“针刮”等“瘟疫统治八法”。《松峰说疫》记载,有一年冬天,刘松峰的儿子得病了,四肢突然出现游走性疼痛,他按照“痹症”进行治疗,没有效果。刘松峰经过仔细斟酌,决定按照“疫病”来治,用上了金银花、草节、羌活、防风、荆芥、薄荷、桑枝,黄芩、栀子、生地等“凉散败毒”之品,喝了三四十剂中药,他儿子的病就好了。后来,他经过调查才知道,在这个冬天,得这种病的人很多,百姓得的是“疫病”,根本不是普通的“痹症”,他根据病情选用“凉散败毒”的中药,治好了很多民众。


尤其要指出的是,刘松峰认为,瘟疫的来路有两条,去路有三条,治法有五条。“何为来路两条?……从经络入则为头痛发热、咳嗽、发颐、大头之类……从口鼻入,憎寒壮热、胸膈满闷、口吐黄涎之类,所谓来路两条者此也”,他认为,疫气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从经络侵入,二是从口鼻侵入。“何如去路三条?在天之疫,从经络而入者,宜分寒热,用辛温辛凉之药以散邪,如香苏散、普济消毒饮之类,俾其仍从经络而出也。在人之疫,从口鼻而入者,宜芳香之药以解秽,如神术、正气等散之类,俾其仍从口鼻而出也。至于经络口鼻所受之邪,传入脏腑,渐至潮热谵语、腹满胀痛,是毒瓦斯归内,疏通肠胃,始解其毒,法当下之,其大便行者则清之,下后而余热不尽者亦清之,所谓去路三条者此也。”他指出,疫气的来路,也就是疫气的去路,总共有三条:一是从经络侵入,必须辛散疫邪,可以选用香苏散、普济消毒饮等方剂让疫气从经络排出;二是从口鼻侵入,必须芳香除秽,可以选用神术散、藿香正气散等散剂让疫气从口鼻排出;三是经络口鼻侵入后,传入脏腑的,必须攻下解毒,没有附上推荐的方剂,不过根据他的描述,应该可以选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让疫气从大便排出。“何为治法五条?曰发散,曰解秽,曰清中,曰攻下,曰酌补,所谓治法五条者此也。”根据瘟疫的两条来路及三条去路,他将治法总结为五条,分别为:发散,解秽,清中,攻下,酌补。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刘松峰推荐的香苏散、普济消毒饮、神术散、藿香正气散都派上用场,取得较好的战“疫”效果。(林明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丁思元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王琪格 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邱模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