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药品监管“最后一棒”跑成“最棒”

  • 2020-08-04 13:41
  • 作者:中国医药报评论员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监测评价(以下统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是药品监管接力跑的“最后一棒”。众所周知,在接力跑中,“最后一棒”决定胜负成败,事关大局全局,至关重要。药品监管也是如此。“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就缺少支撑。因此,最近发布的《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为跑好药品监管“最后一棒”进行了顶层设计,为把“最后一棒”跑成最精彩的“一棒”提供了思维导图和方法路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贯彻好、落实好,必须在贯彻落实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指引,集中力量和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年来,国家药监局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作为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一体化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制度规范不断完善,监测评价体系逐步建立,报告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风险控制手段更加成熟,国际合作持续加强,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必须看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仍然存在短板,基层监测评价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专业人才队伍不足,监测信息系统滞后,监测评价能力亟待提高,经费保障难以满足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药安全水平的提升和公众健康权益的保障。“木桶理论”告诉我们,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补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短板”刻不容缓。各单位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因地制宜,把补短板、固强项、谋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既时刻关注现实解决突出问题,又注重着眼全局和长远而防患于未然。


  坚持目标导向,就是以实现目标为方向,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总目标是,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坚持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要求,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监测评价能力,全面促进公众用药用械用妆安全。到2025年,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健全,制度更加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全面升级,评价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坚持结果导向,就是以工作成效为标准,以实实在在业绩接受检验、评判工作。到2025年,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监测评价人才队伍成效明显,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高效化、智能化,上市后药品安全监测评价新方法结出硕果,持有人落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到位、落实到位,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机制得以坚持和巩固,公众对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持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既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认识到位,经费保障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又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全国一盘棋思想,努力增强局部目标与国家总目标的匹配度和契合度,真正把药品监管的“最后一棒”跑成“最棒”。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