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应持续加大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视与投入

  • 2020-09-25 11:07
  • 作者:落楠 宋佳薇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落楠 实习记者宋佳薇) 9月17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主办,以“积极防治,从容面对”为主题的阿尔茨海默症科学管理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全面科学管理等问题。


专家呼吁:应持续加大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视与投入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面临三低困境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发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痴呆症患者产生。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患者。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居全球之首,预计到2050年,该数字将突破4000万。


  “与高发病率相反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面临三低困境—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率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常常被社会遗忘、忽视、误解。”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介绍。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015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均每年花费高达13万元,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总额约11406亿元。预计到2030年,经济负担将达到17万亿元。“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和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也对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需求。”范利表示。


  范利认为,应针对性地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在老龄化社会下,全社会形成“早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认知。


  引导大众科学认知是关键


  “85%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认为老人记忆下降是自然衰老过程,没有必要治疗而延迟就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俊介绍《2019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时表示,家庭治疗的决策者63.52%为子女,因此子女如果不重视,老人就会就医延迟,不能持续得到有效治疗。


  徐俊认为,不少家庭成员未能正确认知该疾病,而仅仅认为是“老糊涂”、老年人正常的发展轨迹等,任其向重度发展,从而造成患者及家庭的重大负担。


  对此,徐俊说:“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干预。从优生优育,青少年时期接受全面的教育,到成年时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老年阶段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在晚年拥有较为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社交网络,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彭丹涛表示,公众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误区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公众缺乏疾病的基本认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公众误认为该疾病“不可逆”,缺乏有效的预防、治疗等手段,不少家庭成员被动选择“任疾病自然发展”。


  彭丹涛说:“事实上,该病是可以及时被发现、被干预,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获得科学的治疗、照护等,帮助老人享受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能够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持续性社会投入必不可少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老年痴呆患者问题。《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主任王华丽介绍:“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的《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强调了六项目重点任务:加强科普宣教;开展患者评估筛查;开展预防干预服务;建立协作服务团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王华丽认为,认知障碍全程管理作为整合型服务,亟需多部门、多层次、多学科联手,从而提高老年人认知健康水平。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全面落实《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任重道远。提高公众知晓率,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和患者自我管理与家庭-社区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关注以及多团队多学科的共同协作和配合才能实现。


  会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布了《倡议书》,倡议建立从预防、筛查、治疗到照护的阿尔茨海默病全病程管理体系:重视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性科普与教育;全社会、全面开展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加大阿尔茨海默病基础研究、药物研究、治疗投入;建立健全阿尔茨海默病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