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安徽省六安市156家扶贫车间累计带动就业5741人
一大早,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马头镇十字路村一家生产铅笔的扶贫工厂里,机器轰鸣。
检查工人到岗情况,确保铅笔生产质量……同往常一样,陈苗早早地来到生产车间,开始她一天的工作。如今已是铅笔制杆车间主任的陈苗,几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早年间,陈苗和丈夫在江苏无锡打工,两人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一年下来收入五六万元,日子过得说不上富裕,却也踏实。2013年,一场意外降临,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平静。
“我公公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癌症。”陈苗说,她和丈夫双双辞职回到六安,照顾老人。
医疗费压得夫妻俩喘不过气。没想到,陈苗的丈夫又出了车祸。“手臂骨折,没法干活,只能在家待着。”陈苗说,“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2014年,陈苗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隔壁村有家铅笔厂,招收贫困劳动力就业,我现在就在那儿上班,你要不也去试试?”有人向陈苗介绍。陈苗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工厂,面试后,陈苗被工厂录用,并得到免费的技术培训,成了一名刨槽工。
车间按件计酬,多劳多得,陈苗劲头十足,“每个月正常工资大约2400元,晚上我再加加班,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多元。”
相比于在外务工,陈苗认为,在家门口工作,除了有一份稳定收入,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照看老人和孩子。“工厂管理特别人性化。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能去市里医院看望住院的老人。”陈苗说。
2015年,陈苗一家顺利脱贫。因为踏实肯干,业绩出色,2016年5月,陈苗被评为厂里的优秀员工。2017年,她从一名普通的刨槽工,升任铅笔制杆车间主任。“真是做梦都没想过的事。不过我有信心做好!”陈苗说。
家里的情况也越来越好。丈夫身体恢复后,重新跑起了运输,一年收入6万多元。
陈苗的脱贫之路并非个例。2011年工厂创办之初,工厂负责人朱兴家就在镇党委和政府支持下,吸纳周边贫困劳动力进厂务工。2016年,又在镇里帮助下,先后成立了4家成品包装扶贫车间。“铅笔包装工序简单,老年人、残疾人都能做。”朱兴家说。
目前,铅笔厂已建成投产了8个扶贫车间,共吸纳贫困劳动力260多人,每人年均增收1万余元,其中148人先后脱贫。
六安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6家扶贫车间,累计带动就业5741人,其中包括贫困劳动力1630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提供用工服务、强化资金支持、落实奖补政策,巩固提升扶贫车间的带贫减贫作用。”六安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储诒权表示。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中国医药报社2025年“新春走基层”工作获表彰 一人获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优秀个人
4月25日,中国行业报协会公布了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优秀报道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作品的获奖名单。 2025-04-28 10:14徐景和出席化妆品国际法规比较专题报告会
5月22日至23日,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在上海出席由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和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主办的化妆品国际法规比较专题报告会 2025-05-23 19:20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