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筛查应该怎么做?胶囊胃镜是什么?

  • 2021-06-24 11:20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胃癌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通过筛查,如果发现是早期胃癌,治疗更容易,存活率高;即使已经不是早期,患者也相对年轻,身体状况好,治疗和康复效果更好。


  哪些人应该做胃癌筛查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死亡率也上升。因此,专家建议40岁作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另外,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胃癌筛查,高危人群是筛查重点对象。


  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以上,且符合下面某一条件的特定人群: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等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需要强调的是,早期胃癌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想早发现,大家就千万别等到胃不舒服甚至疼痛很久才去检查。


  胃癌筛查方法有哪些


  胃癌的筛查方法,常见的有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查、血清标记物(比如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等。其中,胃镜是黄金标准。


  胃镜,是用一根纤细柔软的管子从嘴里伸入胃中,通过携带的微型摄像机,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和胃部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还可以取出一些组织放到显微镜下做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诊断是胃炎、胃溃疡,还是食管癌和胃癌等。


  但胃镜也有局限性,它属于侵入性检查,让人比较难受,如果不麻醉,大部分人做胃镜会有“翻江倒海”的感觉;另外,胃镜对医生技术要求高,费用也不低,所以基层不容易开展。


  由于这些原因,胃镜筛查很难大规模推广。日本和韩国的全民筛查也不是都用胃镜来完成的。


  相比而言,幽门螺杆菌检查、血清标记物筛查等方式,虽然单独使用准确性并不高,但因为它们是无创或微创,价格也不算太贵,所以一般用于初筛。如果发现疑似问题,可以再用胃镜来进一步检查。


  胃镜检查又可以分为普通检查和精细检查两种。一般筛查做的就是普通检查,几分钟搞定,如果发现可疑的问题,医生可以再做精细检查,时间和花费也会更长。


  下图为胃癌筛查流程,可供参考。


图为早期胃癌筛查的推荐参考流程。

图为早期胃癌筛查的推荐参考流程。


  无痛胃镜和胶囊胃镜哪个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做普通胃镜确实有不小的心理障碍。因此,很多人就错失了早发现胃癌的机会。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无痛胃镜。


  无痛胃镜就是在全麻下做的胃镜。医生在检查之前,先通过静脉注射一些短效麻醉剂,让人在毫无知觉中就完成胃镜检查。对于恐惧胃镜检查的人而言,这是个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做无痛胃镜之前需要做个评估,有些特殊情况的人不适合麻醉,比如对麻醉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等。


  虽然无痛胃镜体验更好,但也受到一些现实条件限制。首先,无痛胃镜更贵,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其次,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存在短缺问题。另外,无痛胃镜用时更长。种种现实情况,导致无痛胃镜在我国还未普及。


  但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一种“高科技”——胶囊胃镜。这又是什么呢?


图为胶囊胃镜。

图为胶囊胃镜。


  胶囊胃镜长得像一颗大号的“胶囊”。只不过这颗胶囊里装的不是药,而是一台相机。患者吞下后,胶囊就会经过整个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最后被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大概24小时。在此过程中,相机一路拍照,然后无线上传,医生根据这些照片,来判断患者是不是有消化道的疾病。


  准确地说,它不应该叫“胶囊胃镜”,而应该叫“胶囊消化道镜”,因为它可以对消化道的多个器官进行检查。


  胶囊胃镜的优点是体验较好,无需麻醉,且容易被大众接受,但目前还没有实现广泛推广,原因是它的短板也很明显,比如,费用高、成像不好以及无法取样。因为上述这些问题,目前胶囊胃镜还无法替代普通胃镜。


  胶囊胃镜的发展前景还是乐观的。目前,胶囊胃镜的挑战主要还是技术和经济层面,但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肯定会有更好用而且更便宜的胶囊胃镜出现,让更多人获益。


  总体来说,如果你是40岁以上,同时有胃癌高危风险,一定要记得做筛查,尤其是胃镜检查。另外,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或者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再就医。(菠萝因子供稿)


(责任编辑:宋佳薇)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