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这些近视的“坑”不要再踩

  • 2021-08-25 09:49
  • 作者:徐琼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愉快的暑假就要结束了,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孩子们的视力能不能真正“减负”?近视防控方面,大家仍然会踩到一些“顽固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专家总结了大家常遇到的七大误区,帮助家长在防控近视方面少走弯路。


  近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高发的眼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它列入亟待解决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普及也使得近视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增加让越来越多的家长焦虑不已。家长们有时候是干着急,却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


  误区一:孩子上学后才需要查视力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小学以后用眼多才需要检查视力。其实在3岁以后,儿童在学习识认视力表后绝大多数都能够配合测视力,就可以进行初步的视力检查。建议孩子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学校或家长可自购标准视力表挂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


  平时生活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斜着看、歪头看、眯眼看、揉眼看或很近看电视和书时,就要警惕孩子可能出现视力问题。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检查开始时间最好不晚于3岁,有助于尽早发现眼疾、屈光异常如近视、散光、高度远视、斜弱视等,筛选出近视眼“危险分子”,及时防控近视进展,提早进行干预。


  误区二:孩子小+度数不高=假性近视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近视时常常会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许多人相信孩子小,度数小,就是假性近视,是可逆的。其实假性近视是指近距离用眼过度,眼睛的睫状肌调节紧张所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经过休息或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后,视力能恢复正常。但在常规的医院检查中,已经散瞳验光,如果检查出近视度数,就不再是假性近视,即使孩子年龄小,度数小,也已经不是调节紧张性的假性近视。


  所以,当孩子出现视力下降,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散瞳验光非常必要。通过散瞳可以排除假性近视,对于大部分的近视儿童,选择4~6小时的快速散瞳验光就可以自行恢复。


  误区三:眼镜只在看远处时戴,看近不戴


  正常眼与戴镜(度数合适)的近视眼看近时眼睛都需要调节,通过调节改变眼睛的焦距,将光线聚焦点从远处移到我们看的近距离物体上,这才能看清晰。


  近视眼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眼睛的焦距就在近处,眼睛可以偷懒不用调节就能看清,但是长期偷懒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并且还会影响到眼睛内聚的能力,正常状态下,看近时双眼会向内一定程度的对眼,这就是内聚功能。除医生有特殊交代的情况可以不戴眼镜外,其他时候建议近视的孩子看远看近均佩戴眼镜。


  误区四:越戴眼镜,近视加深越快


  散瞳后检查出来的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大部分的近视眼是因为眼轴增长导致,眼轴是指进入眼球的光线通路上,角膜前表面到眼底视网膜的距离,就像眼球的身高。还在身体发育期的孩子,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眼轴会随着身体发育持续增加,因此近视度数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不断加深。


  我们无法使发育的眼睛逆生长,就好像我们无法将一个长高的人变矮一样。所以,近视加深并不是因为佩戴眼镜。而且,不戴眼镜会加重眼睛的负担,可能进一步刺激近视度数增加。因此,要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矫正视力。并且随着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增加,要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验光检查。


  误区五:激光手术,可根治近视


  有些家长认为近视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成年以后通过激光手术就可以治好。从视觉角度来说,不管近视多少度都不容忽视,因为人85%以上的信息获取来自于视觉系统,中低度近视会影响视力,戴眼镜会带来生活不便。而高度近视特别是病理性近视更要高度重视,其眼底视网膜可能会出现病变,严重的会导致视力不可恢复的损伤,部分患者甚至会因此失明,据统计,病理性近视是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众可能神化了激光近视手术的效果:首先,它并不能包治所有近视,超过一定度数的高度近视无法进行角膜激光手术,可能要考虑选择其他治疗方法,例如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ICL)植入手术。其次,并不是所有度数的患者都适合做激光近视手术,必须通过角膜、眼表等一系列术前检查才行。


  更重要的是,近视手术其实治标不治本,手术只能摘掉眼镜,并不能改变眼底,表面上近视度数消失了,但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风险不会降低,所以,预防近视要从娃娃抓起,不要怀揣侥幸心理,坐等长大了再做近视手术。预防孩子近视,控制度数增长,更重要。


  误区六:视觉训练包治近视


  眼轴增长不可逆,近视也无法治愈。但很多视觉训练机构过分夸大训练效果,号称能够彻底治愈近视,其实是通过训练孩子识别图像的能力,营造视力恢复正常的假象。


  事实上,已经增长的眼轴、近视的度数和变薄的眼底视网膜都无法逆转,还可能因为过度训练加重孩子的近距离用眼强度,加速近视发展速度。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眼睛不放过任何机会,却可能是南辕北辙。


  误区七:没时间户外运动,全靠OK镜和药物


  如今,国内外研究数据都证实了,近视防控“三板斧”——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以及户外光照2小时/天。但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无法保证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因此家长将防控近视全部依赖于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其实,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不是每个孩子都适用的,需要进行角膜形态、眼表状态、调节功能的检查,通过检查后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近视发生发展的机制目前尚不明晰,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充足的户外光照才是最根本的防控方法。一旦近视,便很难逆转,也不能光靠医疗手段干预。其实,大部分近视是可以预防的。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和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运动时间,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宋佳薇)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