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家庭药箱|维生素A不能随便吃!搞清这些再说

  • 2021-09-16 14:41
  • 作者:张石革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1881年,德国大学的博士生纽鲁宁发表了一篇题为《饮食中的无机盐》的文章,文章表明,使用固定的含有蛋白质、糖、脂肪及盐的食物喂养小动物,动物会于16~36天内死亡。但当加入一定量的牛奶后,他们的寿命可延长到60~75天。于是他得出结论,牛奶中可能含有一种未知的营养素。


  牛奶面团引发的维生素故事


  1908年,一名25岁的德国学生威海姆斯普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开始研究关键营养因子。他设想牛奶中的这种关键营养素有可能是一种“类脂”,与脂肪相似,可溶于乙醚和乙醇。他先用面粉和牛奶准备了正常的饮食(牛奶面包),后来又换成大米粉与牛奶,再后来换成一种牛奶面团。食用这些正常饮食,小动物们都生存得很好。他先把牛奶面包放到热乙醇提取12小时,然后又把牛奶面包放到热乙醚中提取12小时。当他以提取后的牛奶面包喂食小动物后,小动物全部死亡,但添加了乙醇、乙醚提取液(先把乙醚和乙醇除去)后,小动物全部存活。于是他得出结论,这些关键的营养物质是可以被提取出来的。1914年,麦考伦尝试去掉牛奶中的蛋白,试图寻找脂质中的促生长的因子。他给小鼠连续10个星期喂处理过的饮食后,结果小鼠体重下降。但给小鼠再喂黄油,小鼠体重就可恢复。于是,他把黄油皂化,得到一种脂溶性物质,相对于以前发现的维生素B,命名为维生素A(视黄醇)。1947年,两位荷兰化学家首次合成了维生素A。


  当人体和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首先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眼球干燥症、夜盲症、角膜溃疡等)。夜盲症俗称“雀蒙眼”,指人在光线昏暗环境下或夜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行动困难的症状。而发现夜盲症的则是美国的乔治沃尔德,他通过解剖动物,在动物的视网膜中得到一种光学敏感的物质——视紫质,并通过化学检测发现视网膜中有一定含量的维生素A,他在1个月内研究了300个青蛙的视网膜,发现了视黄醛与视黄醇(维生素A)的转化作用机制,这是视觉形成的生理化学机制。并因这一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维生素A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视网膜的功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显然也是必需的,为骨骼生长、生殖和胚胎发育所需,它还对各种细胞膜具有稳定的作用,从而对膜的通透性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的功能是通过不同的分子形式实现的。对于视觉起作用的是视黄醛,对生殖过程起作用的为视黄醇,而视黄酸或一种代谢产物则对其他功能具有重要性。维生素A是人体视网膜的杆状细胞感光物质视紫质的生物合成前体,如体内缺乏,会因视网膜内视紫质的不足而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角膜软化、干眼病、夜盲症、皮肤角质粗糙等。此外,长达20多年的研究发现,大量服用维生素A尚可降低鳞状细胞皮肤癌的风险。美丽光滑的肌肤、润泽亮丽的秀发、健康有光泽的指甲,都有赖于维生素A的充足补充。强健的骨骼也需维生素A,维生素A供给正常,骨骼才能正常生长。维生素A缺乏会造成破骨细胞减少,成骨细胞(促进骨骼生长的一种细胞)过度生长,骨膜过度增生,骨腔变小或骨质增生。


  维生素是药品而非补品


  必须重申一点,维生素属于药品和营养品,同样遵循“双重性”的规律。不要以为它可维护身体,就把维生素作为“补药”。尤其对儿童应用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鱼肝油的剂量要严格掌握,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可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疲乏、全身不适、发热、颅内压增高、夜尿增多、毛发干枯或脱落、皮肤干燥或瘙痒、体重减轻、四肢疼痛、贫血、眼球突出、剧烈头痛等现象。急性中毒可见异常激动、嗜睡、复视、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服用维生素A有以下注意事项:(1)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慎用。(2)妊娠期妇女对维生素A需要量较多,但一日不宜超过6000U。(3)婴幼儿对大量维生素A较敏感,应慎服。(4)大量或长期服用维生素A可能引起齿龈出血,口唇干裂,宜注意适宜的疗程和剂量。(5)老年人长期服用维生素A可能因视黄基醛廓清延迟而致维生素A过量。(6)长期服用,医生应随访监测患者的暗适应试验、眼震颤、血浆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含量测定。(北京积水潭医院张石革)


(责任编辑:宋佳薇)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