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 | 降糖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浅析

  • 2021-11-01 16:21
  • 作者:张燕芬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慢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类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我国目前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的治疗用药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其中口服类药物又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为改善患者的用药体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拟结合近五年来江苏省医疗机构降糖类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情况,对其不良反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用药品种


本监测期内的不良反应共涉及64个降糖类药品品种,其中以双胍类占比最高,为37.16%;其次为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分别占比18.66%、11.99%、11.82%。双胍类作为糖尿病的一线治疗用药,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该品种不良反应占比较高与其临床使用量大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针对二甲双胍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也颇多,有报道称,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人体内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建议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牛肉、羊肉、鲤鱼、带鱼、苹果、梨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此外,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加小剂量的二甲双胍,可有效减少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


不良反应表现


本监测期内,降糖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一般性为主,占比为96.06%;涉及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14种,分别为腹泻、恶心、呕吐、低血糖、皮疹、腹胀、瘙痒、腹痛、水肿、硬结红肿、心慌、尿路感染、头昏、便秘等,占比分别为57.57%、9.02%、6.33%、5.08%、4.88%、4.67%、4.05%、3.32%、1.35%、1.04%、0.93%、0.83%、0.52%和0.41%。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其他还包括皮肤及其附件、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本研究中针对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个例虽然不多,但如用药过程中出现相关症状也需引起重视,考虑到糖尿病并发症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进一步就个案病例开展分析评价,明确相关症状是与用药相关还是由于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所导致,以便科学合理地采取防控措施。


建议


为有效缓解降糖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笔者针对临床用药给出两点建议:一是针对胰岛素类降糖药,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如长期使用后出现脂肪萎缩或皮肤过敏现象,建议及时咨询医师、药师,如有必要可在其指导下更换用药方案;二是患者就医时应主动告知自身基础疾病情况,包括相关过敏史,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给药方案,规避使用一些受其原患疾病限制的药物,减少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作者单位: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


(数据来源:2017至2021年江苏省医疗机构584份降糖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自发报告)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