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不可失,失不再来:莫让肌少症拖垮晚年健康!

  • 2022-10-13 14:15
  • 作者:衣晓峰 富精雷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根据《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约为8.9%-3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8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67.1%。另有专家报告,在社区老年人中,30%的65岁以上老人和50%的85岁以上老人每年至少发生一次跌倒,且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头号杀手”。而在跌倒、失能的背后,肌少症无疑是“推手”之一。


  走路为啥软绵绵


  今年刚刚48岁的刘大姐,是一名窗口服务人员,近来走路时总感觉腿脚软绵绵的,没有力气,且经常崴脚;同时食欲不佳,每顿只吃小半碗米饭。刘大姐家住在老楼四楼,以前蹬蹬蹬一口气就能爬上去,现在则需要歇上好几次才能回到家。在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就诊时,国家老龄健康专家库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常委、主任医师张大辉及医疗团队热情接待了她,经过一般医学、精神认知、营养状况和上下肢力量、躯体功能等综合评估,发现刘大姐患上了“肌肉衰减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骨骼肌含量减少、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共同下降的老年综合征。人的肌肉和骨骼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支撑运动系统。从儿童期开始,肌肉随生长发育而快速增加,青壮年时期达到最高峰,随后逐年走“下坡路”,且肌肉力量和功能也呈递减态势。60岁以后,“肌肉削”、“肌肉萎”、“肌肉消损”的速度进入“快车道”,继而酿成摔伤、骨折等伤害;重则可能合并吞咽功能障碍,造成呛咳、误吸、肺感染、窒息,乃至危及生命。全球目前约有5000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2050年将增至5亿。根据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数字显示,我国平均每8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为肌少症。


  在家用电子秤上称量,人们通常觉得体重没啥变化,但年老和体衰多病的人却能明显感到肌肉松弛、身体虚弱、步态缓慢、四肢纤细无力、精神状态萎靡,乃至性能力每况愈下。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肌肉是丰满、紧实、强健、有弹性的,如果感觉身体肌肉很虚软,就是体内脂肪太多,而肌肉太少。研究表明,人的肌肉量通常在30岁达到峰值,此后每年减少1%-2%,到60岁以后更是以3倍的速度逐年“丢失”。若不进行干预,到70多岁时,大多数人将失去30%-40%的肌肉。再加上脾胃功能偏差的话,这个过程将比其他人更早、更快地开始,损失的肌肉重量甚至达到50%及以上。在肌肉含量“缩水”的同时,肌肉力量也在同步减退。50岁至70岁间,每10年肌肉力量减幅15%;70岁后,每10年肌肉力量耗损30%。


  千金难买老来“肉”


  一个让人不安的事实是,有些人尽管消瘦异常,看上去弱不禁风,却倍感欣慰,认为自己是“千金难买老来瘦”,觉得“瘦”比“胖”好,绝不会因为体型肥胖而罹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殊不知,因少食、禁食所致的营养不良对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摧残甚烈,往往摔个跟斗就会葬送晚年健康。与此同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皮肤保养,而常常忽视肌肉欠缺的潜在风险,宁愿为保持肌肤光泽消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也不愿意为更加实用的肌肉问题去锻炼半小时。肌肉是人体消耗脂肪和糖分最大的器官,增多肌肉的储存和锤炼可打造肌肉质量,肌肉质量越高代谢脂肪能力就越强。不仅如此,人体肌肉素有“第二心脏”的美誉,肌肉越发达,肌肉收缩就越有力。而有力的肌肉收缩,可促使静脉血液加速回流至心脏,增大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经常有人发问,生活当中,老年人摔倒后,为什么比年轻人更易突发骨折呢?一是骨质疏松,二是肌肉松弛。《灵枢·经脉》中有一句形象的话,叫做“肉为墙”,意思是肌肉身为脏腑和骨骼的“软屏障”,可有效保护内在脏器,缓冲外力冲击,而肌肉的缩减,自然使屏障功能被弱化。在这样的前提下,老人摔倒、受伤、骨折也就不难理解了。


  加强运动获益多


  老年人不能挑食或随意节食,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肉、蛋、奶、豆制品等蛋白质的摄入。同时早期识别肌少症危险因素,尽早改变吸烟、喝酒或久坐不动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尤其是独居老人、单身老人或空巢老人,这样的人往往更不注意日常饮食,随便对付就是一餐,长此以往,极容易被营养不良所击倒,继而催生肌少症。


  在保障营养的同时,适量运动也很重要。老年人要多活动、多运动,避免肌肉丢失,延缓衰老;建议老年群体适当开展抗阻力训练,主要目的是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对预防骨质疏松、肌肉流失、抗衰老效果显著。在抗阻力运动过程中,骨骼在承受相应的压力下,能够增加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大有裨益。这其中,仰卧起坐是抗阻力训练中的基础练习动作,旨在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同时也能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经常进行仰卧起坐训练,可以燃烧自身腹部以及背部多余的脂肪,有利于改善整个人的精神面貌。


  深蹲也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抗阻力训练动作,虽然看似只是简单的蹲起,但能明显提升髋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强化髋屈肌和四头肌的力量,这将增强中老年人的行走及从坐姿到站起来的能力。以10个蹲起为一组,每天训练3组,可以让耐力更上一层楼。另外,膝关节伸展运动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力量,并将跌倒的风险降至最低。具体操作是: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膝盖弯曲,慢慢将右腿伸到身体正前方,保持几秒钟,然后放回起始位置,之后换左腿重复此动作。


  简单易行的踢毽子活动,则是适合中老年朋友锻炼全身肌肉的好方式,主要是通过接、落、跳、绕、踢等动作,使下肢关节、肌肉、韧带都动起来,同时对腰部也有好处,利于舒筋活血,益寿保健。


  专家建议采取小重量、多次数的肌肉耐力锻炼,循序渐进。活动时可借助自身重量,或小哑铃、矿泉水瓶、弹力带等小工具提供阻力,重点锻炼下肢、胸背部和肩臂部大肌肉群。


  老年人的腰腿灵活度已大大降低,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选取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一些有氧运动,这些均有助于提升机体耐力,避免肌肉的储存量被岁月“偷走”。(衣晓峰 富精雷)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