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药检机构建设 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重大举措,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2025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这一宏大进程中,基层药品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基层药检机构)作为药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的前沿哨所,对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基层药检机构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多措并举,夯实根基,使其成为护航中医药事业行稳致远的坚实屏障。
一、深刻认识基层药检机构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石作用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质量”二字。基层药检机构恰恰处于保障中医药产品质量的第一线,其作用不可替代。
一是基层药检机构是保障中药质量安全的“前沿防线”。中药来源于自然,其质量受产地、种植、采收、加工、储存、运输等诸多环节影响,复杂性高、风险点多。从田间地头到患者手中,中药产业链长。基层药检机构扎根地方,能够就近、就快地对辖区内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中药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及时发现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霉菌污染、掺杂使假等质量问题,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药品安全风险,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更好支撑药品安全监管。
二是基层药检机构是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力量”。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中药产业从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基层药检机构通过提供权威的检验检测数据,为中药种植养殖基地、中药生产企业、中药流通企业提供质量评价依据。帮助地方特色中药材品种建立质量标准,推动“道地药材”品牌建设,为中药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水平提升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质量、追求品质,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三是基层药检机构是服务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公共平台”。基层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但其自身往往缺乏必要的药品检验条件和能力。基层药检机构可以为这些机构提供委托检验、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帮助其把好进货验收关、储存养护关,提升民众用药质量。同时,也能为基层中医药科研、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验证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中医药在基层的传承与创新。
二、清醒审视基层药检机构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尽管地位重要,但当前我国基层药检机构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资源配置不均,基础条件薄弱。许多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基层药检机构,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更新缓慢的问题。一些机构缺乏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开展中药常规检验所必需的关键设备,难以满足现代中药检验的需求。经费保障不足,导致检验项目受限,检测能力和覆盖面难以拓展。
二是检验能力参差,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基层药检机构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东强西弱”现象存在。既懂中药传统经验鉴别又掌握现代检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量缺乏,人才断层风险不容忽视。一些机构仅能开展简单的性状、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对于复杂对象的含量测定、有害物质残留量检测等高技术项目无能为力。面对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等新兴业态,检测能力储备更是捉襟见肘。
三是运行机制不活,服务效能有待提升。部分基层药检机构定位不清,主要局限于完成上级下达的监督抽检任务,主动服务产业、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协作机制还不够顺畅,信息共享不充分,未能形成合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潜力还未充分释放。
三、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基层药检机构能力建设
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加强基层药检机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投入保障。进一步突出基层药检机构能力建设在国家和地方中医药发展战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中的位置。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向薄弱地区、薄弱机构倾斜,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更新仪器设备。中央财政可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基层药检机构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建立区域性的检验检测中心,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升集约化水平。
二是提升检验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对标国家和行业标准,补齐检验能力短板。实施基层药检人才振兴计划,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重点加强中药有效性(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等)、安全性(外源性有害残留、内源性毒素检测等)方面的检测能力建设。鼓励应用快速检测技术,提高基层监督抽检的效率和靶向性。支持基层药检机构参与中药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别是地方特色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提升。推动“智慧药检”,实现检验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是优化运行机制,拓展服务功能。在履行好法定监督检验职责的基础上,鼓励其面向中药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种植合作社等提供社会化的委托检验、技术咨询、标准培训等服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深化公益职能,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覆盖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监管网络。主动对接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成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普及中医药知识的宣传站和技术支撑点。
四是弘扬质量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基层药检机构不仅是技术机构,也应是质量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要通过发布质量信息、开展科普宣传、举办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公众对中药质量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安全用药。推动形成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中药质量共治格局,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厚植文化土壤。
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可靠的基础支撑。加强基层药检机构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全面提升基层药检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推动中医药这一古老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大连市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中心 蓝麒)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