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面膜要看懂成分表
美白面膜、补水面膜、抗皱面膜……选购面膜,仅看名称可能会踩雷。会看成分,才能挑选到更符合需求的产品。
成分排序前多后少
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化妆品标签应当在销售包装可视面标注化妆品全部成分的原料标准中文名称,以“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并按照各成分在产品配方中含量的降序列出。化妆品配方中存在含量不超过0.1%(w/w)的成分的,所有不超过0.1%(w/w)的成分应当以“其他微量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另行标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也就是说,面膜成分表中排在前面的成分通常含量较高,而越靠近成分表末尾的成分,含量越低。
不过,在成分表中排名靠后,不一定代表这种成分不重要,一些功效成分本身起效的浓度较低(如视黄醇、肽类等),在化妆品中少量添加也可以发挥作用。
认准功能性成分
面膜成分可以分为基础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基础成分主要包括水、增稠剂、乳化剂、防腐剂、pH调节剂等。功能性成分是根据功效需求添加的,发挥各种护肤作用的成分。例如,甘油、透明质酸钠等可以补水保湿;神经酰胺、积雪草提取物等可以缓解皮肤过敏情况(详见表)。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皮肤状态和需求来选择含有相应成分的面膜产品。

另外,有一些成分具有刺激性或容易致敏致痘,在选购面膜产品时要多加注意。
乙醇、丙二醇浓度较高时可导致皮肤干燥、敏感,干性和敏感性皮肤人群需谨慎使用;香料虽然能提升产品使用体验,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防腐剂(如甲基异噻唑啉酮)刺激性较强,敏感性皮肤人群要谨慎使用;异丙醇浓度较高时容易堵塞毛孔,从而引发痘痘问题;矿油、植物油同样容易堵塞毛孔,进而引发粉刺问题。
警惕营销陷阱
有些商家宣称面膜越黏稠越好。其实,面膜布上的物质稠还是稀,与面膜的好坏及“营养”没有任何关系。质地黏稠是因为产品中添加了黄原胶、卡波姆等增稠剂,增稠剂通常不会对面膜的功效产生太大影响。
此外,还要注意,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皮肤状态。对于那些宣称可以立即见效或者具有神奇功效的产品,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保持谨慎态度。
(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