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字号产品冒充药械 监管部门千里追击

  • 作者:黄星星 周相文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29 23:46

        图为执法人员在江西省制假窝点内清点相关物证。
  
  这是一场攻坚的战斗,历时一年两个月,战线跨越数个省,江苏省泗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同公安干警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捣毁制售假药械窝点1处,缴获“万通筋骨贴”、“麝香壮骨贴”等17种贴敷类产品42万盒,半成品65.8万只,封口机等制假工具20台套,涉假货值金额达7091万元。

  巡查发现可疑“消”字号产品

  2013年6月24日,.泗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3名执法人员在大街小巷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点进行日常巡查。

  当他们巡查到电视塔路边一报刊亭时,耳边传来一阵阵小喇叭录音广告,喇叭里喊:“现在才来一种好膏药,哪里疼就往哪里贴,贴过的都说好。”职业的敏感使他们停下脚步,报刊售货亭正在销售“万痛筋骨贴”、“雪莲百痛”等4种产品,批准文号为“消”字号,执法人员上前一看,发现产品的包装盒上写满各种适应症内容。

  “消”字号产品是用于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为提高公共卫生质量而批准的一类产品,不具备任何药品应有的疗效,不能当做药械使用,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不能对“消”字号产品做任何有疗效的宣传。此类违法宣传极易误导消费者,许多市民对药品常识了解不多,被误导后容易把“消”字号产品当作药品使用。

  虽然报刊亭售卖的只有区区12盒产品,执法人员却感觉到,这很可能是一起制售假药械的大案线索。执法人员对售货亭的经营者询问此产品来自何处?有无票据?货主是谁?

  初步了解后,泗阳县局调集人员,专门寻找小喇叭广告,进行排查。最后,执法人员在6处报刊亭、3个小超市查获同类产品,获得一个相同线索:产品供货人名为“吴某某”,他每次用厢式货车送货代卖。

  摊主们提供了供货人吴某某的联系电话、车牌号码和体貌特征等信息。案情似火情,执法人员向上级汇报所掌握的情况。泗阳县局党组决定与公安部门联系,立即启动药品执法打假联动机制。

   深入案情下决心除恶务尽

  在公安部门配合下,执法人员及时调取涉案车辆的信息,找到吴某某,展开调查。

  吴某某先是矢口抵赖,接着百般狡辩,凸显江湖术士本色。执法人员向其解释法律法规,随后固定证据,清点涉案物品数量。在吴某某家中,执法人员共发现标示“江西金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万痛筋骨贴”640盒、“雪莲百痛贴”712盒、“雪莲五毒百痛油”688盒、“万通活络油”346盒,上述4种产品标示批准文号均为“赣卫消证宇(2011)第0006号”。

  根据当事人吴某某的供述,上述产品系一次保健品展览会上看到,他通过电话从“江西金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购进销售的。

  经过分析,执法人员判断吴某某的上线——江西金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覆盖面较广,案值较大。此案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非法网络,威胁群众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执法人员发现,根据涉案货物上的电话以及吴某某的交代,货物来源地为南昌。泗阳县局局长周海峰决定抽调骨干人员与公安部门组成联合专案组,在人员、车辆、资金上全力给予支持,剑指南昌。专案组人员以饱满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打假战斗中,先后四次到南昌进行前期外围调查。

  在南昌警方及相关部门配合下,专案组调取了该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信息等资料。资料显示:“江西金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29日经南昌市工商局登记成立,注册地址为“江西省南昌市昌东工业园”,成立时的股东为黄某某、杨某,曾两次变更股东。该公司于2011年3月4日取得江西省卫生厅颁发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无药品或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专案组人员到昌东工业园的注册地点调查时,现场人去楼空,生产窝点早已搬迁。偌大一个工业园,生产窝点在哪?犯罪嫌疑人在哪?

  线索表明,涉案人杨某居住在银行周围3公里半径的范围内。范围太大,专案组人员太少,案件进展的每一步都很艰难,加之异地作战,人生地不熟,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带队领导鼓励道:“这次办案任务虽重,只要我们做到周密安排,团结战斗,保持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执法人员下决心,遇到困难一个一个去克服,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多方合作剿灭制假团伙

  暑往寒来,经过近半年的调查,专案组确定了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主犯为杨某,女,住青山湖区某小区,是非法生产窝点负责人;另有2人为非法窝点生产组织者和骨干成员。

  主要嫌疑人确定以后,进一步锁定生产窝点又成为专案组的首要任务。嫌疑人行踪隐蔽,案件难以取得进展,专案组人员始终没有灰心,于2014年4月16日第三次奔赴南昌。经过近10天的日夜蹲守,他们终于发现非法生产窝点位于昌东工业园某3层自建民房内。民房周围破烂不堪,乃是待拆迁居民生活垃圾的遗弃场,这给非法生产窝点带来了很强的隐蔽性。原来一大批敷贴类假器械和假药就是从一个垃圾场般的地方生产出来,现场令人心惊。

  据调查,该窝点所有生产人员早8点进厂,晚6点下班,中午在厂内吃饭,不得外出,实行封闭管理。厂房内有从包装印刷到产品生产一条龙生产流水线,以生产贴敷类产品为主。

  2014年4月21日,南昌市下起瓢泼大雨,专案组人员经过慎重讨论,认为抓捕时机已经成熟,将详细情况向后方领导汇报、请求支援。在接到求援信息后,监管部门邀约公、检、法召开联席会议,第一时间向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报案情。江苏省局抽调9名执法人员,连夜冒雨赶赴南昌增援。

  根据侦查情况,生产窝点内有三四十名生产工人。现场地势复杂,内部情况专案组人员了解不全。如果抓捕人员力量不足,或者有其它意外情况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南昌警方派出24名干警增援。2014年4月23日上午10时,确定杨某等人进入伏击圈后,指挥部一声令下,泗阳公安民警、药监执法人员和南昌警方共40人,一齐对非法生产窝点和杨某的住所发起围剿,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钟某某、钟某某3人。

  当日下午,执法人员将3名犯罪嫌疑人押回泗阳。大量的涉案物品已被扣押,应该立即运送回发案地——泗阳,但大雨滂沱,涉案物品堆积如山,需要10多辆大型卡车,一般物流公司无法承担此项任务。监管部门紧急联系江苏洋河集团驻南昌办事处,得到其合作企业——南昌最大的德邦物流公司的帮助,商定运输方案。

  当一件件涉案物品被装上大货车,执法人员一颗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400多个日日夜夜,数千里风风雨雨,这场特殊的战斗终于落下了帷幕。     (本报记者 黄星星 通讯员 周相文)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