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追溯:何以突破玻璃天花板

  • 作者:付子昂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10-05 20:15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扫一扫查产地”的体验已经走进普通百姓生活。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发展不均衡等原因,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追溯设备的推广率不高,很多老百姓对食品追溯还比较陌生。

   查询不方便  信息不够用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南三环的美廉美超市时代风帆店,在生鲜区转了几圈都没有找到食品安全追溯扫码机的身影,该超市工作人员表示“从没听说过”。随后,记者在物美超市草桥店和欧尚超市科兴店都没有找到追溯终端机器。但是在物美超市草桥店的有机蔬菜保鲜柜中,记者看到某品牌的有机蔬菜包装上印有追溯二维码,可是记者尝试用手机扫码几次都没有成功,未显示出任何信息。

  麦德龙万泉河商场店是记者此次调查中使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较好的一家超市。记者看到,该超市生鲜区的大部分食品,包括猪肉、鸡肉、水产品、鸡蛋、蔬菜等,都可以通过扫码查询食品安全信息,部分米面粮油也可查询。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会提前录入产品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查询。但他表示,目前使用该机器的消费者很少,“偶尔有人会查一下”。

  “‘可追溯’听起来很不错,用起来却不太方便。”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吴丽在网上给孩子买了一罐婴幼儿奶粉。为了确认该奶粉质量,她尝试着通过该品牌奶粉的追溯二维码,查询奶粉的产地、批号等信息。“这几年奶粉出了不少问题,多了解一下才放心,尤其想了解一些关于添加剂的信息。”

  检查奶粉的包装后,吴丽在罐底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字样旁边找到了一串数字和一个二维码。虽然不太确定,她还是尝试着用手机扫描了这个二维码。让她失望的是,手机并没有扫描出想要的信息。

  扫描追溯码是不是需要专门的手机应用软件?吴丽“搜索”了手机应用商店,发现扫描商品追溯条码的应用软件非常少,即便能“搜索”出几款相关应用软件,安装后也没有成功识别奶粉的二维码。

  之后,她又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办的国家食品追溯平台网。然而,在输入追溯条码后,该网站显示的信息是“追溯码位数不够”。“我心里开始嘀咕,是不是奶粉有问题?”吴丽说。

  在朋友的提醒下,吴丽试着登陆了这家奶粉生产企业的官网,终于在网站追溯通道查询到奶粉的追溯信息。输入追溯码后,网页显示了奶粉的检验地、检验时间、成品检验单号、物流总仓地址等信息。

  “信息还算比较全,可惜没有关于奶粉添加剂的添加情况、监测情况等方面的介绍。”吴丽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查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心里有些失望。

  吴丽比较了几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可追溯码的情况。她发现,虽然有的婴幼儿奶粉的追溯码可以用手机直接扫描查询,但大部分都要到企业官方网站才能查询。不同企业追溯信息的详细程度也不同。有不少婴幼儿奶粉只能查询出奶粉名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对消费者来说参考价值不大。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对可追溯条码有两个期望。”吴丽说,“一是查询更加方便,最好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直接查询;二是信息更加全面,不仅要包含基本生产信息,最好还有详细的检测信息。只有这样,可追溯条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追溯成噱头  价格太离谱

  从蔬菜瓜果到猪肉牛肉,只要“沾上追溯的边”,价格就要翻一番甚至翻几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有追溯条码的产品确实让人感到更放心,但是其价格也会高不少。”在上海市杨浦区一家大型超市,正在挑选蔬菜的居民陈华感叹。

  陈华说,从包装上看,与普通货架的蔬果相比,贴有可追溯条码的蔬果看起来更加精致,“感觉高端一些,挑选的时候也会多看几眼。”然而,相比普通蔬菜水果,这些贴有追溯条码的产品价格要高出几倍。所以,她很少购买这种有“身份”、有来历的“贵族水果”,买了几次只是给孩子尝尝鲜。

  不仅是水果,其他不少种类的产品也借着追溯条码自抬身价。陈华指着超市冰柜的一款速冻水饺说:“这个品牌

  的速冻产品,不仅实现了信息可追溯,而且追溯信息要比其他品牌更全面,所以价格是同类当中最贵的。”

  陈华说,企业建设可追溯体系需要投入一定资金,所以适当提高商品价格是可以理解的,但涨幅不应该太离谱。毕竟,贴上可追溯条码的主要目的是让消费者买得更加放心,不应该成为产品涨价的噱头。

  借追溯码涨价的弊端已经初显。在不少超市,本应有利于销售的追溯条码成了商品的负担,一些含有可追溯信息的产品因为价格虚高遭受冷遇,不仅影响了可追溯体系的推广,甚至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质疑。

  陈华说,自己常去的那家超市有一台追溯终端查询机,家旁边小菜场的卖肉点也有查询追溯信息的机器。想要查询追溯信息,只需把商品的条码放在专用机器上,就能显示产品来源、出厂日期等信息。“但是,我去了这么多次超市和菜市场,很少看到有人在用这款机器。道理很简单,因为价格过高,很多普通消费者觉得可追溯离自己的生活太远。还有一些消费者认为,所谓的可追溯,很可能是企业用来忽悠消费者的伎俩,让人生疑。”陈华说。

   认知程度低  企业缺动力  

  “追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希望向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普通公众等提供差别化服务:为企业提供溯源信息的集中化管理;为政府监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溯源信息的窗口。”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说。

  然而现实情况是,建设追溯体系需要大量资金、技术,收效却不明显。

  “高投入、低产出,可以形容大部分食品企业建设可追溯体系的现状。”重庆市一家生产调味品的中型企业老板王恒伟说。

  食品企业实施追溯体系的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建立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条码扫描打印等软硬件设备,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很难承受。”王恒伟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难见收益,也就没有实施可追溯的动力。

  从市场方面看,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的认知度也不高。“政府、媒体宣传力度低,产品可追溯信息少而且形式大于内容,商场终端查询机和移动终端的查询应用不足等一系列软肋使得消费者难以参与。”王恒伟说。

  “从国际上看,从政府到消费者,对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可追溯都十分关心。尤其是在欧盟、加拿大、美国,目前已经引入了全程标识追溯系统。我们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时可以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王恒伟说。     (本报记者  付子昂)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