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材料将可助脊髓损伤修复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李晓光教授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两篇论文,在动物实验中首次证明了“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并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方法阐明了机理。
脊髓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尚未解决的世界级重大医学难题,关系到截瘫和肢残患者的救治和康复。同时,支持脊髓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及其技术,可以催生生物医药领域新的支柱产业,将对康复医学产业和高新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形成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该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在于,利用生物材料激活了成年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分化成功能性的神经元,并与宿主脊髓建立功能性神经环路,最终实现截瘫功能恢复。这不仅避免了伦理纠纷、免疫排斥,而且降低了肿瘤发生的风险,将是修复组织器官的理想办法。
包括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SüDHOF Thomas C.等在内的3位国外同行在《Science China》发表述评,对该研究进行了高度评价,Springer网站同时进行了转载。
据悉,李晓光团队研制的“脊髓重建管”已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ISO10993的国际标准,并已具备开展临床试验研究的基础条件。然而,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功能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诊断、治疗、康复训练和功能评价等多方面内容。目前,该团队正在解决临床试验前的有关问题,力争尽快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