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项中医药团体标准发布

  • 作者:王泽议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12-16 11:09

  11月26日,中医药行业的几大学会、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了109项中医药团体标准。这些中医药团体标准的出台和推广实施,对规范中医药临床诊疗、基本术语及评价方法等意义重大。那么,这109项中医药团体标准的出台,将使哪些领域告别“自由生长状态”,逐渐进入标准化时代呢?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32项中医药团体标准

  此次发布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中医神志病诊疗指南》、《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摄像环境》等32项标准。

  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制有了技术指导  国际上对于临床指南的制定已有成熟的程序和方法,但对中医并不适合。一方面由于中医缺乏有力的循证证据支持,制定的指南难以被国际相关组织认同,不易获得国内外广泛接受;另一方面,中医证类的分级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必须设计符合中医自身特色、又符合循证医学特点的证类标准。因此,如何在现有国际指南制定程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实际,规范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和方法,是科学制定中医临床指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牵头,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协作,在中国工程院王永炎院士指导下制定完成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正文共设6章和2个附录,主要介绍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的程序及方法,规定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结构及编写要求。其中第5章是整个标准的重点,以中医药标准制定的各阶段为纲,详细阐述了标准制定各阶段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技术方法。

  国内首部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由国内28家单位近百名专家历经4年不懈努力编写制定的《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是国内第一部指导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的技术规范性文件,为癫病、痫病、强迫症、产后神志异常、嗜睡症等30种中医神志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技术规范。指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医病证部分”,选择中医疗效具有相对优势的22个病种进行编写,采用中医病名,阐述中医辨证论治,重在保持中医特色;第二部分为“西医疾病部分”,选取临床常见及具有中医诊疗优势的8个病种进行编写,采用西医病名,提供西医诊断依据,重点强调和突出中医辨证论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大概每13人中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据参与标准制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神志病医院院长赵永厚教授介绍,西医学作为精神疾病的临床主导诊疗方式存在药物副作用和药物依赖两大突出问题,还会引起人体生理生化机能的紊乱,而传统中医药疗法则逐渐凸显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但目前我国对中医神志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的评价标准不一,影响了治疗方案的优化和规范,严重阻碍了中医药防治神志病能力的发挥及中医神志病学科的发展。《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明确了中医神志病临床证候诊断及辨证标准、治疗及用药规律,将有助于提高神志病的整体临床诊疗水平,为全面构建中医神志病预防体系、诊疗体系、康复保健体系,构建全民精神和心理健康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及“医疗-社区-家庭”一体化、可持续的神志病防治与康复体系提供必要的基础与保障。

  首次对中医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摄像环境制定标准  《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摄像环境》由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承担研制,包括中医红外热成像摄像环境、室内温度、室内通风等术语的解释,以及索引和参考文献等一般内容;正文包括7个部分,分别是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环境指标参数。该标准对中医红外热成像检测过程中具有客观的指导意义,下一步将在应用红外热成像的机构以开展培训或学术研讨等形式进行推广和应用。

   中国中药协会发布37项团体标准

  中国中药协会此次发布的37项团体标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多项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河南中医学院、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这些标准对于全面提升中药行业标准化水平,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道地药材”不道地等混乱局面有望结束  道地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在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中,具有道地性的药材约占200种,其用量占中药材总用量的80%。由于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相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市场上非道地药材冒充道地药材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道地药材的疗效,甚至影响用药安全。当前,在道地药材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盲目引种,许多非道地药材产区也盲目种起了“道地药材”,造成药材品种混乱;二是道地药材产区药材种质混杂,品种退化,导致药材品质参差不齐;三是道地药材产区种植、生产、加工、贮存等分散无序,不规范,使药材质量不稳定,甚至由于环境质量下降,真正的道地药材也面临重金属、农残等超标的威胁;四是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滞后,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道地药材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造成道地药材的特征被淡化或混淆,使非道地产区的药材流进道地药材市场充当“道地药材”成为可能。

  现在,这种混乱局面将有望结束。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牵头制定的《道地药材通则》以及“茅山苍术”、“文山三七”“阿拉善肉苁蓉”“冬虫夏草”等26项道地药材标准,明确了道地药材的特征及成因,从药材标准用语、药材来源(种源)、植物学性状、产地、生产环境特征、药材商品性状、药材化学成分特征等多方面制定了道地药材标准,不仅为道地药材的鉴别提供了依据,而且对实现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保护道地药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保驾护航  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现已在31省份922县展开,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达到1.9万人。这项工作规模大、参加人员多、技术要求高、调查内容涉及面广,各地的资源情况、人员队伍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差异较大。若缺乏统一的标准,普查人员仅依靠个人经验,仅着眼于当地情况,就会造成调查结果、调查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普查成果的梳理与推广。

  此次颁布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从工作方案、野生资源种类和分布、野生资源调查样方设计、野生资源量调查、野生药材蕴藏量、栽培资源调查、标本采集和制作、普查员证制作8个方面制定了技术规范。“8个技术规范填补了中药资源普查领域的标准空白,规范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将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技术准则和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资源中心主任、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黄璐琦说。

  1002个中药学名词术语的中英文名得以统一  《中药学基本术语》的颁布,解决了一直以来中药名词术语使用不规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文化和认识等方面的不同,中药学术语的应用很不规范,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国际交流范围扩大,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对中药学术语的要求逐步提高,迫切需要按照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建立统一、科学的中药学基本术语标准。

  《中药学基本术语》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其研究内容包括建立中药学基本名词术语标准的概念体系和界定约1000个中药学基本名词术语的中文名、英文名及其定义。该研究最终结果包括中药学基本术语综合部分(一般概念、中药采集、贮藏、鉴定、炮制、性能、功效、配伍、禁忌、用法等10类310个基本术语)和中药学基本术语药名部分(矿物、植物、动物等3类中药药名692个基本术语)共13类1002个术语的中文名、英文名及其定义。“该标准对于促进中药学学术交流和中药现代化,满足中医药科研以及中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黄璐琦说。

   《中药机器煎药规范》结束了几千年煎药无标准的历史

  “《中药机器煎药规范》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标准,可能会成为中药煎煮方面的第二个国际标准,并对推动我国煎药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起到积极作用。”黄璐琦如此评价这部新颁布的标准。

  近年来,煎药机因有效解决了中药汤剂煎煮过程繁琐及储存、携带等方面的问题而得到普及应用。目前煎药机每年的产值超过2亿元,市场虽然不算大,但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煎药师的人身安全以及中药的疗效等。前不久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中药煎药机》国际标准,旨在确保非密闭草药煎煮设备和密闭草药煎煮设备的安全和质量。而在煎药机操作与应用方面,由于目前煎药机品种较多,缺乏统一的规范,中药汤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很难保证。

  “《中药机器煎药规范》的颁布,结束了几千年煎药无标准的历史,把煎药这项传统技术与现代煎药机技术结合并通过标准固化下来。指导煎药师正确使用煎药机,提高代煎药品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最值得关注的是,该标准首次提出了中药汤剂质量快速检验方法,汤剂熬好后滴一滴,几秒钟就知道是否合格。而以前老百姓都是根据经验由汤剂的颜色做出判断。”参与该标准制定的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黎滨说。他还透露,《中药机器煎药规范》国际标准已经被列入ISO2016年发展计划。“希望把中药团体标准变为国际标准。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就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姜黎滨说。

   中国针灸学会发布9项针灸团体标准

  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9项针灸团体标准是: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完成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肩周炎》;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完成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膝骨关节炎》和《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慢性萎缩性胃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完成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过敏性鼻炎》;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突发性耳聋》和《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肥胖病》;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完成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由陕西中医学院完成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

  据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保延介绍,目前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在使用针灸,而且国际上1500多个西医指南中,已有30多种病的指南推荐了针灸作为一种可以应用的选择。这说明,针灸正在逐步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建立针灸标准化体系,规范针灸行为,保障临床质量,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是标准的重要任务。”刘保延说。

  此次发布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根据针灸临床优势,针对特定临床情况,参照古代文献、名医经验以及现代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系统研制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针灸处理的指导性意见。9项标准分别确定了各自病种的针灸诊治原则,提出了各自病种的针灸推荐方案及相关证据,明确了各自病种的针灸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这只是针灸标准化建设的开始。据了解,中国针灸学会已经制定了针灸标准化发展规划,针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组织制订了25项针灸团体标准(已发布22项,正在审定3项),形成了高效的针灸标准化运行机制,培养了大批针灸标准化人才,建立了包括香港在内的6个“针灸团体标准推广应用示范基地”。“目前针灸领域已有国标20多项、行标20多项,但这只是开头,我们要建立针灸的标准化体系。”刘保延说,临床实践证明,单用针灸就能获得很好疗效的有80多种病症,现在才制定20多种临床指南,下一步要把这80多种病症的指南全部制定出来;已征集到的50多个采用针灸能够改善症状的病症,要制定出指南;此外,对于西医指南中推荐了针灸的30多种病,也要制定相应的临床实践指南,因为西医指南中只是推荐可以使用针灸,并无具体内容。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发布14项维吾尔医临床技术标准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此次发布了白病(白癜风)、鳞屑癣(寻常型银屑病)、膝关节努合热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心痛病(稳定型心绞痛)、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瓦惹玛热依木(宫颈炎)、子宫瘤(子宫平滑肌瘤)7种维吾尔医优势病种的维吾尔医诊疗指南和维吾尔医疗效评价标准。

   维吾尔医开启标准化大门

  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维吾尔医学,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医疗实践和理论知识,尤其在白癜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治疗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技术和方剂,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制约诊疗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如对上述优势病种的维医临床及应用研究不够深入;维医医疗机构缺乏统一的维医证候诊断标准和规范的疗效评价体系;缺乏突出维医药特色、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基层维医医疗机构维药制剂匮乏;缺乏医保等第三方认可的诊疗指南、临床路径等诊疗规范;尚未组建多中心维医临床研究平台及研究团队等。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此次发布的14项维吾尔医临床技术标准,是依托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联合区内外10余家医疗、科研、教学机构,历经8年多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该项目同时组建了维医临床研究平台及其研究团队。这些标准将有助于规范维吾尔医对常见病的诊断、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上述7个病种的维吾尔医标准化诊疗策略与方法,规范诊疗行为,从而提高维吾尔医对常见病的诊疗水平和科研水平。

   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17种药膳技术指南

  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的《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批)》,包括了莲籽荷叶蒸湖鸭、天麻汆鱼片、百冬灌藕、板栗烧鸡块、葛粉羹、山药汤等17种常用药膳的技术指南。

   保健药膳的配方制作有了技术指南

  药膳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具有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标有“药膳”的菜肴、汤品、面食、米食、酒、饮品等。药膳所用中药应为国家整理颁布、食品安全性高的101种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的食材。我国具有使用药膳的悠久历史,且药膳品种多样,地区之间药膳制作、服务、使用方面差异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药膳的保健需求不断增加,药膳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如配方不符合中医药养生理论、制作不规范、使用不恰当等问题。

  建立药膳技术标准是指导中医养生实践和建立中医养生保健规范的基础。《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批)》是在古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现代人口学特征以及实际操作情况,制定的17种常用特色药膳的技术标准,分别包括功效、适用人群和禁忌人群、药膳配方、材料选择推荐意见以及制作方法等。“其中的每一个药膳品种都有充分的古今文献依据,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和加味甘麦大枣羹都来自《金匮要略》,清爽茶来自《证治要诀》。这些标准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辅料中的药材都是国家相关部门整理颁布的、食用安全性高的101种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的药材,配方符合中医理论。这些标准都取得了行业内外专家的共识。”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荆志伟说。

  据了解,这些药膳标准是在中国药膳研究会的带领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天下一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回民医院等单位的临床专家、药膳专家、营养学专家共同制定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桑滨生认为,此次发布的109项中医药团体标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领域广,涉及中医医疗、保健、中药、针灸、民族医药、药膳等多个领域;二是特色浓,这些团体标准都是颇具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领域,中医神志病诊疗指南体现了中医药在精神情志疾病领域发挥的作用,维吾尔医常见病诊疗指南和疗效评价标准彰显了民族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突出了中医非药物技术方法治疗疾病的独到优势,道地药材标准展现了深厚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药膳标准深刻阐释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三是创新性强,此次发布的中医药团体标准很多都是该领域首次发布,如中药机器煎药规范不仅是国内首个该领域的标准,同时也以此为基础申报了国际标准提案;四是贴近需求,这些中医药团体标准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直接指导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实际,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更为规范的中医药服务。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