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NSCLC专家共识发布

  • 作者:于 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10-19 11:15

  在日前举行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6/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发布了国内首部专门针对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专家共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呼吸领域专家共识(2016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共同组织国内呼吸领域的肺癌专家撰写,以期推动我国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传统治疗手段瓶颈亟待突破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肺癌的发病率,男性为70/10万,女性达到36/10万,在亚太国家中居首位,并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原因。大部分肺癌患者的医学诊断时间偏晚,2/3的患者得到诊断时已没有手术机会。即使有手术机会的那1/3患者,手术之后也有复发情况。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主任白春学教授指出,晚期NSCLC的传统治疗手段主要为化疗及放疗,虽仍为基石但已达到了疗效瓶颈。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极大地延长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其生活质量。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治疗手段仍然非常有限。“不同于化疗和小分子靶向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抗血管生成治疗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可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并能通过联合化疗或小分子靶向药物,从而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

  白春学介绍,抗血管生成药物以肿瘤的微循环为突破口,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可以突破肿瘤治疗的瓶颈,提高化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获益。

  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理念和药物被引入晚期NSCLC的治疗之中,国际上已将其作为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选择。但目前,国内专门针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使用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尚属空白。

   抗血管生成药物提高晚期肺癌疗效

  继ECOG4599、AVAiL等研究在欧美人群中证实贝伐珠单抗带来显著生存获益之后,我国亦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BEYOND研究,观察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卡铂用于中国NSCLC人群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一线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使患者总生存期(OS)延长半年以上,客观缓解率(ORR)翻倍,且安全性良好。基于此,《共识》积极推荐在三代化疗药物(紫杉类、培美曲塞、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双药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1A类推荐)。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中国专家临床经验,《共识》推荐在含铂类双药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用于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2B类推荐)。此外,《共识》还针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以下晚期NSCLC特定人群中的使用策略进行了推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脑转移患者及老年患者。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白冲教授介绍,如同植物要有水才能生长一样,在整个肿瘤的生成、转移、生长发育及侵袭过程中,血管相当于通道,输送养分使得肿瘤细胞飞速生长。所以,要抑制肿瘤,达到好的疗效,抗血管生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抗血管生成治疗运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针对EGFR的位点,切断肿瘤的血液和养分供应,使肿瘤血管不生长,肿瘤变小或者不生长。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宋勇教授指出:“治疗晚期肺癌好比打仗,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个战役,需要全程管理,把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各种有效的手段贯穿在患者的治疗中,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共识》就是要告诉医生们,哪些患者能用抗血管生成治疗,什么时间用,具体怎么用这3个问题。对于晚期肺癌,尤其是晚期NSCLC患者来说,EGFR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加上抗血管生成治疗,可突破化疗瓶颈,改善患者生存期;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虽有靶向药物治疗,但如加上抗血管生成治疗,可延缓耐药的发生。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恶性胸腔积液,常规治疗是引流及胸腔内给予化疗药,但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抗血管生成药物有很好的抗血管渗透作用,可以让胸水不向外渗出,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非常好。再比如,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运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减轻脑水肿,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甚至立竿见影。白冲指出,现在提出A+T药物,即小分子靶向药物加上抗血管生成药物,强调患者一旦确诊为肿瘤需要化疗,一线就应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药或靶向药物,早期应用效果更好。

   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将有章可循

  白春学指出:“《共识》制定流程在方法学上与国际通行方法保持严格一致,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参照欧洲肿瘤学会(ESMO)共识。《共识》在制定过程中,先后组织30位核心专家召开了启动会和定稿会,并于两次会议期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7次专题会议,广泛征求了近120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更反映出中国临床一线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共识》中的主要推荐描述,均由所有专家投票表决,大多数(超过半数)专家同意才算通过。”

  《共识》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陈良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成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教授,共同探讨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我国肺癌临床实践的意义。指出《共识》作为指导性文件,对我国肺癌临床规范化治疗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共识》既体现了呼吸科在肺癌领域的学术地位,又便于基层医生操作,对肺癌多学科交叉发展体系乃至整个呼吸学科的发展起到建设性示范作用。

  白春学表示,《共识》兼具实用性、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对我国肺癌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共识》将使广大中国肺癌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来,专家组也会根据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对《共识》及时更新,相信必将会使广大肺癌患者获益”。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