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成都市顺点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为参加全国“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的代表讲解公司在“双安双创”活动中做的工作。(本报记者 王晓冬 摄)
图为天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宣传展板。(程伯全 摄)
10月21日~22日,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人员现场考察了成都“双安双创”工作情况。考察的点位有何工作成效,又有什么经验值得推广?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点位:麒麟胖哥火锅食府
特色:食品安全与美味并重
在麒麟胖哥火锅双流总店里,牛羊肉不是放在盘子上,而是装在一个个专利餐盒里,餐盒下层是冰块,餐盒盖上附有二维码标签。
麒麟胖哥火锅食府董事长付天宁向记者演示:“你们看,轻轻一扫,这些肉制品的追溯信息就在手机上显示出来,这相当于每样食材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谁买的、谁送的、从哪里来,这些食材‘前世今生’一目了然。”
在“双安双创”契机下,麒麟胖哥火锅按照“智慧食安”思路,运用“互联网+”、二维码、远程监控等技术,实现了食材统一采购、集中生产加工、冷链运输配送、餐厨垃圾处理全程可追溯。付天宁期望自己的企业,可以实现食品安全与美味并重。
在麒麟餐饮机构的中央厨房内,工作人员须穿上统一制作的白褂、鞋、帽,出更衣室须洗手、过消毒池;菜品经过粗处理间、清洗间、成型间、预冷包装间等环节,降温后装盒,保证每日覆盖式紫外线灭菌。作为川派火锅代表,麒麟餐饮机构率先通过了HACCP认证、ISO22000认证,使餐饮工业标准化,确保了食品安全。
记者看到,麒麟胖哥火锅的后厨十分简单,除了鲜榨饮料外,所有的产品和菜品,都是在中央厨房统一加工后,全程冷链进行配送的。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在办公室监控店内厨房动向,及时发现问题。
正是有这样的溯源和管理系统,麒麟胖哥火锅能让消费者明白、放心、安全地享受着美食。
点位: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第三方搭平台,链接产供销
麒麟胖哥火锅二维码标签的背后,依托的是顺点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项目“源本生鲜”。麒麟胖哥火锅也是“源本生鲜”的采购方,每天火锅消耗的肉制品和蔬菜都是通过这个平台采购而来。
搭建“源本生鲜”平台的,是一个创业型公司。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CEO徐晓晨说:“我们将农产品的需方和供方通过互联网平台串联起来,撮合了双方的交易。‘源本生鲜’也因此记录了交易的海量信息,积累出食品可溯源的大数据库。”
为保障食品安全,顺点公司为运行“源本生鲜”平台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食材生产和配送企业要证照齐全,要缴纳一定保证金。二是要通过平台溯源系统完成来源登记和票据上传。三是所销售的食材要通过农药残检,合格后才可以出库,定期接受第三方抽检和不定期的政府风险抽检。
“这样做看似给食材供应企业增加了不少麻烦,但是供应企业仍然愿意使用。”徐晓晨表示,“因为采购方需要更安全、更放心的食材,更需要更透明、更便捷的交易过程,这就给供应方带来更多生意机会。”
运行一年来,“源本生鲜”平台已经聚集了全市50%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业合作社、60%的农贸市场经营者和90%的学校食堂。目前,该平台注册使用用户超过两万家,每日涉及交易额逾1800万元,交易食材逾3000吨,影响受益人群逾350万人。随着“双安双创”活动的不断深入,“源本生鲜”平台的业务规模较创建之前上升了20倍。
“源本生鲜”已成为成都市“智慧食安”中的重要一环。成都市政府要求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加入“源本生鲜”,农业种植基地专合组织也要主动和“源本生鲜”平台对接。
点位: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特色:进场全把关,追溯全过程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源本生鲜”平台的主要供应商。除此之外,成都主城区80%的食用农产品都由这个批发市场供应。为何这家批发市场食材能获得这么多采购客户的青睐?这是因为批发市场有一套农产品溯源管理体系,还有一套检验检测流程保障。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副总经理郑克克介绍:“每一个进入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商户,可以利用智能门禁系统、客户来货备案APP,输入农产品准入备案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产地证明、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以及供货商电话、身份证信息以及企业社会信用代码等。”
批发市场的商户都有独有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能调取溯源电子备案信息、商户备案信息和农产品的各项检测数据。目前3000多家商家全覆盖二维码。成都市所有农贸市场里,凡是由批发市场供货的,都有可溯源的二维码。
想进入批发市场的商户,检验关是必过的。据了解,有安全证明的商家直接进入批发市场内等待抽检,没有安全证明的将进入市场待检区,等待货品被送入快筛检测实验室,待检测结果合格后方能入场。
24分钟就出检测结果,批发市场每天快检量600批次以上;批发市场专业检测人员24小时不间断对场内品种进行检测。批发市场的专业检测机构还将检测触角延伸至基地源头和零售终端,每年智能分析近20万个的检测数据。
“当入场抽检发现不合格商品时,我们立即禁止流通,并将信息通过智能监管APP实时上传属地食药监管所,上传成都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中心。我们每天也能接受到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危产品数据,进行重点抽检。”郑克克说。
“我们将检测数据形成产地风险地图和高危品种地图,指导抽检计划。落实管理责任,层层把关,倒逼生产环节,这也是我们对成都市民‘菜篮子’安全工程的一种担当。”郑克克说。
点位:成都市食品监测预警数据中心
特色:智慧监管,数据先行
成都市有1700万的人口基数,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配置比例每万人不足1名,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与监管形势任务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
在现有情况下,如何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双安双创”工作中,成都市借助“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积极探索了一条“智慧食安”的创建之路。而“智慧食安”体系的技术中枢,则是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
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首席专家周涛介绍了数据中心的详细情况。
数据中心是由成都市政府统筹规划,以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为依托,联合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以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为技术指导,集食品安全数据整合、挖掘、分析和风险预警为一体的数据平台。
数据中心做什么?整合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企业信用、检验检测、质量追溯、网络舆情等全过程数据。此外,还深入探索机器换人、机器助人的智能监管新机制。
做到了什么程度?目前,数据库已累积7万条政府部门共享数据、860万条检验检测数据,接入30万条生产商基础数据、7000万条商品数据,并能同步监测多家网媒舆情数据。
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蒲旭峰介绍,“双安双创”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以数据中心为纽带,汇集食药、卫计、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库,打通了信息孤岛。
数据中心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监管效率。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数据中心实现靶向抽检、分级预警、透明治理,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筛查、分级、预警和防控能力。今年1月~8月成都监督性抽检问题发现率从2.36%提升到10.71%。
据了解,通过接入7000多万商品信息数据,现场检验人员可以一扫条形码就自动录入标准数据,立刻发现待检品错误信息标注。数据中心还可以自动传送抽检位置,并形成监管地图,这使得执法人员能够迅速准确核查,执法效率大大提高。
数据中心的商品信息数据也将向公众开放。例如,消费者扫描商品条码或者企业社会信用代码后,企业是否超范围经营、产品是否伪造等信息,就会“一扫即得”。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站、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查询企业“黑名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现社会共治。
据介绍,数据中心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有舆情预判功能。通过关键语义萃取和自动聚类,数据中心可判断舆情传播的趋势,通过对文本正面或负面情绪和情绪的激烈程度进行分析,就可以评估安全事件的风险程度。再如,通过数据可分析企业质量诚信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商品质量溯源信息,能主动发现标准缺陷,定量标识企业信用水平,倒逼企业诚信守法。
蒲旭峰说:“今后,数据中心将在保障城市食品安全、优化市场秩序,服务成都自贸区建设、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的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点位:都江堰市为农服务中心
特色:网格化管理,落实属地责任
来到都江堰市为农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清晰显示了都江堰重点行政相对人分布图,212个重点行政相对人的位置呈现在网格化监管系统中。
每个网格都能看到监管员或协管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电话、监管区域等。输入任务和指令,监管员或协管员手机上就能即时收到指令,第一时间可执行。目前辖区有14个属地网格、112个基础网格,确定了65名县级监管员、143名镇(乡)级监管员以及112名村级协管员。
都江堰市农林局副局长何书群告诉记者,为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属地责任,都江堰市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主抓,部门和乡镇联动,监管下沉到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
都江堰市为农服务中心,就是都江堰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挥“中枢”。这是一个包括检测评价、追溯管理、物联网控制、标准查询为支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挥平台。
为农服务中心,服务职能是重头戏。在这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等功能一应俱全。都江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设立在这里,配有9名检测人员,配备检测仪器设备110台(套)。检测中心、14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和70个村级快速检测点,形成覆盖全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
点位:天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
特色:监管与技术服务结合
作为“五个统一”标准统筹规划建设的146个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之一,都江堰市天马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占地面积有600平方米,只有7名工作人员的基层服务站,承担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职能。
天马服务站站长吴彬介绍,服务站坚持监督管理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控。通过划定监管区域分布图,落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确定监管员、协管员、检测员、实行定制度、定区域、定任务、定考核。一图、二责、三员、四定健全了“分责全覆盖、知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依托这个镇级服务站,天马镇还建设了7个村级检测室,配有农残快速检测设备,建立工作流程、不合格产品处置等制度,实现生产过程全程监测。今年以来,共抽检蔬菜及水果样品1480个。
“双安双创”以来,服务站监督和服务两不误。服务站通过定期培训、手机短信、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服务。
同时,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为监管重点,服务站开展定期巡查每月2次,网格包片巡查每周1次。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日常巡查100余次。
小小基层服务站,通过监管与技术同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的源头治理。
点位:都江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
特色:智慧动监,全程管控
走进都江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墙上的企业理念:“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
这家集生猪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头的企业,目前已通过了HACCP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肉食品出口等认证。成都农业执法总队综合处处长石兰介绍:“公司生产全过程已纳入我们‘成都智慧动监’屠宰监控系统。”
据了解,“成都智慧动监”是由“一个平台、五大体系”构成,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动物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
一个平台,即成都智慧动监信息平台。五大体系,即动物标识物联网体系、屠宰场实时监控体系、猪肉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网格化监管体系。这些都是“成都智慧动监”信息化手段的硬件支持。
石兰向记者演示了“成都智慧动监”的天网,展示了该市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管控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在监控大屏上,供猪基地生猪全部佩戴电子耳标。石兰告诉记者,成都率先在全国推行使用二维码和芯片相结合的电子耳标,信息读取更便捷、准确率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电子耳标的使用让“成都智慧动监”有了更真实、准确的数据,让溯源有了基础。
监管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可实时通过“成都智慧动监”系统查看防疫、检疫以及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的信息,并借助移动终端及时上传监管记录。
目前,“成都智慧动监”已覆盖成都全域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场,有效实现了肉品生产智慧监管、全程质量管控。
点位:都江堰市蔬菜质量安全联盟
特色:联手保证菜篮子安全
都江堰市蔬菜联盟总经理于宏博介绍,都江堰市蔬菜质量安全联盟是蔬菜规模生产企业,围绕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愿组建的一个区域性互助组织。联盟采用的是“公司+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机制运行。目前,成员有44家,其中农业公司1家,专业合作社10家,种植大户33家。
联盟有着严格的“七个统一”模式,以保障供应的蔬菜质量安全。统一育苗与生产布局,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当年品种,安排布局生产,统筹组织育苗;统一投入品采购和供应,按照生产需要和质量要求,采取“团购”方式采购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降低生产成本,把好“源头关”;统一技术规程与生产记录档案,按规范技术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全程记录蔬菜生产信息并形成档案;统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统一为成员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防范化解蔬菜生产经营风险;统一质量安全检测,联盟建立快速检测室,定期或不定期对成员生产基地开展农残抽检、送检,并建立销前检测制度,产品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上市销售,并扣缴保证金,年内两次检测不合格的,解除成员身份;统一质量追溯,成员生产信息档案统一纳入都江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全程可追溯;统一品牌销售,统一使用“圣寿源”商标,成员产品实行每天约定数量和每年固定价格收购,统一贴牌销售、分户结算。
联盟在核心示范基地还建立了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并通过“质量安全+品牌+互联网”等方式,带动成员实现持续增收。
目前,联盟蔬菜种植面积占都江堰市规模种植面积的70%以上,产品已获绿色食品认证16个。“联盟成员每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高的可达1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户超过3000户。实现了联盟讲良心、树品牌,带动百姓富起来的成立初衷。”都江堰市蔬菜联盟总经理于宏博说。(本报记者 李雪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