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2016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和预警交流工作回顾

  • 作者:刘云涛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7-02-17 13:43

        编者按

        2016年是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和预警交流工作深入推进、提升水平的一年。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和预警交流部门敢为人先,务实创新,按照“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的要求,紧紧围绕“出监管力”和“出公信力”两大核心任务,科学谋划并扎实推进食品抽检监测、风险预警交流以及形势分析等方面工作,获得令人赞叹的成绩。本版集纳了总局以及各省局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和预警交流领域获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示的是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和预警交流工作取得的成效,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甘肃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食用农产品抽检


        2016年甘肃省完成市(州)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25767批次,其中检出不合格200批次,不合格率0.79%;上报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数据25527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及直报工作均超额完成。另外甘肃省在中央转移地方抽检、省级抽检和省级专项抽检等任务中抽检食用农产品2840批次,其中不合格27批次。

        根据省内实际情况,甘肃省局将市、县(区)每月抽检食用农产品不少于20批次调整为市级每月抽检不少于25批次、县(区)每月抽检不少于22批次,并适当向人口集中、食用农产品流通数量大的区域倾斜,下达市县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共计27204批次,超出总局计划任务数(24000批次)13.4%。针对财力不足的实际,甘肃采取“省级足额保障、地方区别对待、考核落实责任”的办法,保障了抽检经费足额到位。2016年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均将抽检经费纳入当地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同时,甘肃省14个市(州)局均在网站上开通了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专栏,86个县(区)局均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上开通了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专栏,各市、县(区)局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信息公示率为100%。

         河北

        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完成率109.2%


        2016年,河北省加强资金保障,拨款2244万元专项用于市县食用农产品抽检。每个设区市局18万、每个县级局12万,专项用于补助2016年总局下达的食用农产品抽检计划任务,并于去年8月下旬全部拨付到位。河北省局召开了3次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推进会进行调度。并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每月对各地食用农产品抽检进度进行通报。2016年8月、9月对全省11个设区市逐一进行督导,对进度较慢的市局、县局一把手进行约谈,并且以省政府食安办名义,将进展缓慢的单位直接通报设区市政府,并指出其后果的严重性。各地迅速行动,有力推动了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开展。同时,河北省强化质量控制,积极开展培训考核,确保信息公布和核查处置到位。

        截止到2016年12月10日,河北省188个市县均按要求完成了全年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共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50719批次,全年完成率为109.2%。目前河北基本实现了全省市县覆盖100%,均超额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计划,抽检全部为实验室检验,抽检数据全部上传国家食用农产品数据平台,抽检结果全部按时进行了公布,不合格产品全部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置。

         安徽

        积极推进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


        目前安徽省已经建立了覆盖省局、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16个市、2个直管县局,包括核查处置、牵头联络、信息公开、抽样检验在内的全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四员”专业队伍,还连续三年争取近600多万元财政预算,为所有市、县(区)局配备了手提电脑、数码照相机、彩色打印机等400多台(套),确保核查处置工作从硬件上能够第一时间传递。连续开展了多期核查处置案例讲解和国抽系统填报“骨干”培训,向所有县(区)局以及基层所延伸食品核查处置工作“普及”培训,2016年累计培训13期,培训3000多人次。
 
        2016年安徽省出台了《省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不合格(问题)食品核查处置工作流程(试行)》,梳理了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涉及的9个环节;明确了风险部门抓总,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和稽查部门分环节督办,综合部门负责相关部门情况通报,以及法规牵头行政处罚案卷审评的制度总体要求,并以省局局长办公会的形式予以固化,激活了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流程。

        截止到2017年1月份,安徽省全年累计完成21批次总局通告督办国本级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按时完成和信息公开率均达到100%;870批次国抽、省抽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稳步开展。

         海南

        给食品监督抽检插上科技翅膀


        2016年,海南省食药监管局共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46期。其中,38期为2016年国抽和省抽数据,分别为国抽2143批次,省抽1765批次,共计3908批次。除21批次保健食品外,3887批次样品信息均及时上传至国家总局的国抽系统。海南省23个市县(区)食药监管局在各自官网上共发布市县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信息466期,共计6080批次样品信息。

        在国家总局食监三司的指导下,海南省局在2016年上半年研发出“食安查”APP,落实“机器换人、全民参与、市场倒逼”的监管理念,使用该APP即可简便、迅速查询到2014年以来全国(总局和各省局)开展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数据。

        目前“食安查”APP已经导入2014年~2016年国抽数据和2016年省抽数据,数据库里已经有584821批次的食品抽检结果数据,并与总局信息中心建立接口,新增抽检数据每周定期进行更新。2016年7月8日试运行以来,该APP进行了5次升级优化,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防攻击能力。

        从2016年8月19日正式上线至2017年1月底,“食安查”APP总安装量89789台,总访问量382万次,日均访问量2.2万次。

        吉林

        建好、管好、用好抽检信息系统


        2016年吉林省将抽检系统纳入了省局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上报总局备案。同时,建立了市县级局和检测机构联络制度,所有使用国抽、省抽及食用农产品直报系统的单位均配备专职联络员,确保抽检系统稳定高效运转。2016年以来,吉林省局采取专项培训、以会代训、以检代训、以督代训等多种形式,针对食品抽检系统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系统使用能力。同时,省局还自筹资金为各市县局购买240台样品采集移动终端设备,使全省抽检工作信息化又迈进了一步。

        目前,吉林省的10个市(州),60个县(区),7家承担国抽、省抽任务的检测机构以及承担市县两级抽检任务的检测机构,全部按要求开通了账户;各市、县级局制定的抽检计划都要经过系统上报,由省局系统管理员根据上报计划情况将相关抽检信息录入系统基础表。吉林省60个市、县级局均设定核查处置领取人,且每天能够主动定时查看并领取任务。同时,针对抽检系统每个抽检周期反映出的食品安全相关数据,及时通报给省局相关业务处室、食品安全办相关成员单位和行业协会,以便于及时做出科学研判,有效应对。

        吉林省局在抽检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实现了组织领导一体化、系统建设一体化、抽样管理一体化、数据应用一体化,有效强化了省、市、县三级融合,推进了全省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进程,较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监管执法力量的融合,有效打通了抽检与监管执法的关系,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树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权威。

        陕西

        实施“六个一”促进抽检效能提升


        2016年,陕西省实施“六个一”(统筹一个抽检计划、培养一支抽样队伍、构建一套监管机制、完善一套信息发布体系、依托一个抽检数据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实现了抽检大数据的全面掌握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及时控制,抽检效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陕西省统一制定了全省食品安全抽检计划,首次实现国、省、市、县四级合理分工、联动抽检。省局以3000万元投入带动全省抽检投入1.5亿元,实现了所有市、县(区)100%开展了食品抽检和农产品抽检工作,并且超额完成任务。制定统一的培训教材和课件,让抽检师资培训班实行分片包干,直接面对面培训基层抽检人员和当地承检机构。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10多期,培训抽检人员2200余人次,打造了一支稳定、专业的基层抽检队伍。陕西省局通过开展全省实验室比对、合格样品复测、机构飞行检查等监管手段,将全省46家承检机构全部纳入监管范畴,对存在问题的16家检验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和责令整改。

        目前,陕西省局抽检公告“周五见”已成为常态。全年省局公告7552批次、市县公告6.5万余批次食品抽检结果,提高了市、县抽检公告的权威性。陕西省局将12个市、105个县区、46家检验机构的10万余批次监督抽检数据全部纳入省抽系统。同时,运用抽检大数据,冲击分析,研判形势,帮助各级食药监部门提升日常监管靶向,实现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全面掌控。陕西省局目前联合了4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食品药品快速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平台依托省局食品抽检秘书处的技术统筹优势,融合创新食品检测理念,构建了食品快检技术评价、快检技术研发和快检质量控制三大体系。

        重庆

        打造全方位风险管理平台


        2016年,重庆市局在与公安部门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与农委签署合作协议、与重庆检验检疫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定期在多部门之间交流监管动态。全年就风险隐患开展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16次,形成了监管合力。

        针对抽检中发现的食品安全突出隐患,重庆市局与食品经营单位约谈,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先后就普遍性、行业性的风险问题,如餐厨垃圾回收不规范等,约谈火锅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等30余次,较好地发挥了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2016年,重庆市局主动向社会公布食品抽检和执法信息、曝光典型案例,全年共在市局官网发布食品抽检信息22期2万余批次,其中不合格产品512批次;在市局官网公开所有的行政处罚案件,在媒体等公布典型违法案例80个。重庆市局还与重庆电视台合作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播报》固定电视专栏,已播出11期,全方位展示监管成效,传播科普知识,澄清谣言;邀请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现场观摩不合格产品销毁等体验活动;编制公益宣传短片,在轨道车厢、电视台滚动播放;印制宣传折页24万份;组办食品安全知识大讲堂100场。

        重庆市局投入700余万元,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广泛收集抽检监测、日常监管、舆情监测、案件查办等方面风险信息,并依托该平台对风险进行分级和研判。该平台将于2017年6月建成。(本报记者 刘云涛)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