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雪崩——记一次抢救及时的过敏性休克

  • 2019-02-27 21:02
  • 作者:吕卓辰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配图 青术


  在麻醉医生群体中,有一种公认的说法: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手术一旦需要麻醉,则必定存在风险。麻醉知情同意书上列举着许多条目:喉痉挛、误吸、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肺水肿、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全脊麻、硬膜外血肿、输血相关感染、呼吸循环衰竭、心搏骤停等。每一个刺眼的词背后都有许多触目惊心的故事。麻醉风险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异常凶猛,让人猝不及防。


  那天,我在妇科麻醉手术室准备给患者进行麻醉。患者61岁,体检发现宫颈占位,诊断为“宫颈肿瘤,子宫肌瘤”,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她之前没有任何不舒服,化验检查一切正常,多年前也曾进行过麻醉手术,先后切除了阑尾和胆囊,都非常顺利。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患者了,如果没有发生之后的事情,她恐怕已经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


  她来到手术室之后,我们常规建立监测、开放静脉、补充液体,使用常规麻醉药物进行静脉麻醉诱导,然后进行气管插管,所有程序进行得有条不紊。


       顺利完成插管后,我将她的气管导管与麻醉机相连,进行机械通气。突然间,我发现她的气道压异常增高,远远高于正常范围,即刻血压竟然显示测不出!她此刻的心率开始逐渐加快,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代表她生命体征的指标都在显示:她出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麻醉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有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叫作诊断性治疗——指的是在不完全确定诊断的情况下,按照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判断,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一边诊断,一边治疗。我们立即排除了气管导管弯折和血压计故障,初步诊断,她发生了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是对一种叫作罗库溴铵的肌肉松弛药物过敏——至此,从发生问题到初步诊断,只过去了短短几秒钟。


       过敏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某种物质接触人体后,毛细血管通透性急剧增加,引起了一系列“级联式”的全身反应。比较轻微的患者,仅仅表现为皮肤发红、斑丘疹;再严重一些,除了皮肤表现之外,会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和胃肠道症状;更进一步,患者心血管功能严重紊乱(血压测不出,心率增快),支气管发生痉挛(气道压异常增高),危及生命;更有甚者,心跳即刻停止。无论接触的物质是什么,接触的剂量有多少,过敏反应就是一个“全或无”的事情,只有严重程度不同,一旦危及循环系统,就是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我们立即停止注射罗库溴铵,马上对她加快补液,注射小剂量肾上腺素——收缩血管、兴奋心脏、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同时注射地塞米松、甲强龙、氯化钙等一系列药物,希望可以尽力“拉住”接近塌陷的循环系统,赢得抢救的时间。


  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她的血压有了回升趋势,但是,效果仍然非常不理想。我们又进行深静脉置管,持续泵注肾上腺素,并立即抽取血样,评估机体内环境情况,并根据回报的结果进行积极纠正。


  至此,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都逐渐向着正常范围靠拢,但是,肾上腺素的泵注剂量仍然很大,患者的生命体征还没有真正平稳下来——我们似乎目睹了一场毫无预兆的雪崩,短短几秒钟内,生命竟然产生了“级联式”的崩塌,要知道,一个小小的过敏原就可以击垮整个机体。


  在一系列抢救措施紧张进行中时,我们发现,她的面部、双手和双脚渐渐发生了明显的水肿,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细缝,手背也肿得像一个大馒头,会阴和大腿根部也出现了皮疹样的改变。我们更加确定了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以及我们采取的抢救措施。


  我们重新回顾了她的病史,没有发现她有食物或药物过敏记录。人群对麻醉药物的过敏非常罕见,术前皮试在没有明确过敏史的患者中,一般是不会常规开展的。在手术麻醉过程中,一些麻醉药物、消毒剂、抗生素、血制品,甚至是医生的乳胶手套、不锈钢制的手术器械等都会引起过敏,只不过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患者往往都是首次手术,之前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东西,所以,这是一个“双盲”的博弈。


  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我们逐渐下调了她的肾上腺素用量,通过外敷药物,她的皮肤水肿也逐渐消退,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气道压也降低到正常水平。过了一会儿,她逐渐苏醒过来,能够睁眼,能够张嘴,我拔除了她的气管导管。


  她醒了过来,虽然宫颈的肿瘤依然存在,但是,她还活着——虽然她并不知道,死神刚刚悄然路过她的身边。


  一个多月之后,我们对她进行了过敏原测试,显示对罗库溴铵的皮试结果为强阳性,这又佐证了我们的推断。又过了一个月,她重新接受了广泛子宫切除术,我们换了一种肌肉松弛药物,手术麻醉一切顺利。


  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一场抢救及时的过敏性休克,如果我们的判断和处理稍微晚了一点点,后果不堪设想。在临床麻醉中,过敏性休克发病越急,症状越重,且多发于一些接受中小手术的女性,麻醉医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没有预案、没有措施、没有药品,就会错过发现和治疗的最好时机。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无声的雪崩,也曾地动山摇。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为你推荐
  • 一文了解儿童多动症

    开学了,孩子们都已经回归学校和课堂。有些孩子不太爱学习,比较调皮好动,家长可能会担心,这是不是“多动症”啊?其实呢,好动情况和“多动症”并不是一回事,那具体什么是多动症,有什么典型... 2019-09-05 10:58
  • 慢阻肺患者须防骨松

    为什么呼吸疾病会与骨头相关?本期《生命时报》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礼仁,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2019-09-05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