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周刊】“穿透式”检查揪出19家知名药企财务问题

  • 2021-04-25 16:19
  • 作者:于千舒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周刊》

  事件概述


  2019年6月4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对名单所列77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医药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该消息发布后,引发业内热议,国内医药企业销售费用畸高等问题备受关注。2021年4月12日,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处罚原因包括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体外使用、虚构业务事项或利用医药推广公司套取资金等。其中,12家企业被处以顶格罚款5万元,7家企业被罚3万元。《公告》发布后,处罚金额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舆情走势及关键节点


  以4月12日~4月22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1所示,相关舆情呈“山峰式”发展特征。


图1“19家药企被处罚”舆情走势图

图1“19家药企被处罚”舆情走势图


  关键节点一:财政部公布检查结果,19家知名药企被罚,引发媒体关注,舆情开始发酵


  4月12日,财政部官网公告显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针对人民群众长期反映的药价虚高顽疾,财政部会同国家医保局于2019年对77家医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财政部依法对财政部有关监管部门检查的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其他医药企业,由负责检查的财政厅(局)就地实施行政处理处罚。从处罚原因来看,部分医药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使用虚假发票、票据套取资金体外使用;二是虚构业务事项或利用医药推广公司套取资金;三是账簿设置不规范等其他会计核算问题。经梳理,19家被罚企业中,有7家企业虚开发票、6家企业虚增成本、5家企业套取资金、5家企业列支虚假会议费用、2家企业账簿设置不规范。


  从所属行业来看,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覆盖企业最多,中药批发行业其次。从处罚金额来看,12家企业被处以5万元的顶格罚款,其余企业均收到3万元的罚单。本文梳理19家企业的违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在微博平台上,#财政部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话题阅读量超过1203.7万人次,网民普遍质疑顶格处罚金额过低,如@六哥观察:本案违规涉及金额高达上亿元,最高只能罚款5万,主要是指造假账。这样荒唐的违法成本,只能培养塌方式违规企业。因此,修法大幅度提高罚金势在必行。


  随后,媒体对相关信息进行转载报道,如和讯网发表《重磅!财政部发布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19家药企被罚》、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财政部公布77家药企会计检查结果:恒瑞、赛诺菲、步长等19家违规被罚》《北京商报》刊发《虚开发票套取资金体外使用 豪森药业等19家药企被罚》等。


  有媒体释疑被罚金额。如证券日报网发表《19家药企因“会计信息造假”被罚 专家释疑缘何罚款最高仅5万元》称,从各公司的违规金额来看,有的甚至涉及上亿元。为何这些公司“会计信息造假”,被处罚的金额远远小于其违规金额?会计法的处罚跟证券法的财务造假处罚有何不同?专家表示,财政部对违法企业的最高处罚之所以只有5万元,与其依据的会计法有关。会计法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违法最高处罚上限是5万元。这主要与被处罚的违法行为性质有关,这些大都属于内部管理不规范或违规套现,不涉及资本市场,其公共危害性相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小一些。证券法主要针对的是资本市场上的财务造假问题。未来证监会的处罚有可能会跟进。专家呼吁,进一步完善会计法,提高会计法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随着新市场模式、新业务形式、新套利手段和新型财务处理平台等的不断出现,会计法现有处罚力度已不能涵盖新形势下会计信息造假等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违法行为的公众危害性已远超过去,因此扩大会计法违法行为认定范畴,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严格会计质量要求刻不容缓。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修改完善会计法修订草案,将争取在今年完成起草工作,并及时上报国务院。


  关键节点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点名药企“带金销售”行为,舆情逐渐回落


  4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深度关注|剑指药企带金销售》,指出药企“带金销售”助推药价虚高,斩断医药腐败链条,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是当下的重中之重。文章指出,此轮检查聚焦医药产品成本费用结构,摸清了药价虚高成因,震慑了医药企业带金销售、哄抬药价等违规行为,保障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重大改革的顺利推进。在微博平台,#中纪委评药价虚高# #斩断医药腐败链条是重中之重#相关话题阅读量累积达84.6万人次。媒体纷纷对此进行转载报道,如微信公众号“易药人”发表《中纪委:剑指药企带金销售,斩断医药腐败链条!》、微信公众号“趣学术”发表《77药企核查结果出炉后,中纪委发文:点名多家药企!》、微信公众号“赛柏蓝”发表《药企带金销售,再被点名》等。


  媒体报道分析


词云图

图2 词云图


  从高频热词来看,如图2所示,“恒瑞医药”“步长”“赛诺菲”等词频较高,反映出这3家企业在牵涉被罚的企业中最受关注。此外,“票据”“差旅费”“推广”等违规情节提及较多。


  除报道《公告》内容外,媒体还关注以下2个方面。


  一是关注《公告》发布对医药资本市场的影响。如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发表《什么情况?19家药企被财政部处罚,4700亿龙头在列,更有全球医药巨头……来看处罚详情》称,此次被处罚的19家企业中,涉及不少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恒瑞医药、步长制药被直接点名,上海医药旗下4家企业、华润三九旗下1家企业,以及复星医药旗下万邦营销均被通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即A股上市公司恒瑞医药,最新市值为477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恒瑞医药市值被迈瑞医疗反超,失去了A股医药板块市值冠军宝座。2020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14.57%;净利润为42.59亿元,同比增长14%。然而4月14日开盘,5000亿市值的恒瑞医药经历了股价大跳水,跌幅一度超过6%。


  经本文梳理,被财政部处罚的7家上市公司股价如表2所示。由表可见,《公告》发布当日,除复星医药和华润三九两家公司外,其他公司股价均呈现下跌的趋势。《公告》发布次日,7家上市公司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步长制药、上海医药、华润三九跌幅均超过1%,股价分别下跌3.52%,1.90%及1.04%。


表2


  二是呼吁辩证看待药品学术推广,聚焦药企营销支出现状。如微信公众号“诺藤咨询”发表《77家药企大查账 19家被处罚,12家企业被处以顶格罚款》称,此次被处罚的步长制药,历来销售费用率比较高,2017年涨到59.77%。据Wind统计显示,从2016年到2019年,A股医疗保健类公司的年度销售费用总体呈现上涨的趋势,平均值从7.73亿元上涨到15.63亿元。从2018年至2020年底,国家医保局推进4批药品集采,通过全国医院70%的用药量换取制药企业降价,挤出中间环节的药价水分。然而,带量采购的成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中。微信公众号“趣学术”发表《77药企核查结果出炉后,中纪委发文:点名多家药企!》称,在中国,医药营销费用一直被广为诟病,甚至是直接等同于医药贿赂而被人人喊打,这让很多药企都对营销费用谈之色变。然而,药企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药品,但药品生产出来以后,医生并不知道如何对症使用,所以需要医药营销体系将药品背后的知识传递给临床医生,这样才能将药品用到合适的患者身上,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带来的社会支出。据趣学术统计,2019年5家跨国巨头研发支出共计328.2亿美元,营销支出之和为635.14亿美元,营销费用约为研发支出2倍左右。医药营销费用有其意义和价值,还应开放看待药品学术推广,产品质量过硬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


  三是认为处罚标准底线较低,应尽快落实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如《华夏时报》刊发《拆解药价虚高“痼疾”:财政部穿透式“查账”,19家药企资金“腾挪”路径曝光》称,对于处罚结果,有医药行业内人士认为,三五万的罚款对于药企而言就是“毛毛雨”,与获利相比,违规成本并不高,药企很可能还会故伎重演。处罚标准底线较低是财政部执法面临的困境,同样医药企业对于回扣个案的罚款也不敏感。基于这个原因,国家医保局建立了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失信情节严重的企业会丧失进入集中采购市场的机会,这样就会产生强大的震慑效果。不过,目前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失信目录清单中还没有列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跟财务问题有关的只有取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一项。对此,专家建议将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处罚企业纳入医保“黑名单”,对严重失信的企业限制或取消挂网采购,失去集中采购市场的入场券比罚款更能让药企忌惮。第一财经发表《财政部穿透式“查账”直击带金销售,恒瑞步长等19家药企受处罚》称,从处罚结果来看,有企业违规涉及金额高达上亿元,但根据现行会计法,财政部只能处以最高5万元的行政处罚。专家建议下一步将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结果纳入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严重的失信企业有可能被限制挂网采购,这对药品回扣的治理比罚款更加有效。


  四是聚焦处罚背后的深层意义和影响,认为“精细化”监管即将到来。如微信公众号“药智网”发表《顶格处罚19家药企的背后,是带量采购的呼啸而至》称,总体来看,此次处罚较轻,大有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意味。有关方面也明白,处罚并不是目的,处罚只是一种短期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源铲除药价灰色空间与不法医药行为。如何净化风气,如何阳光合规,真正让企业从内心由“让我做”转变成为“我要做”,才是政策层面考虑的事情。如果说,医保局组织的带量采购是对药价进行合理的压制的话,那么财政部合规检查的目的就是一种震慑。今后的措施落脚点不在罚款而在自己主动上缴。通过带量采购,通过市场竞争,把价格真正降下来。以创新药物为主和专注于仿制药生产的企业将成为主流,业内相对健康的发展路径将逐渐形成,更加精细化的“临床路径”监管模式将真正到来。


  五是认为医药反腐依然面临挑战,调整医药采购体制势在必行。如《消费者导报》刊发《虚开发票套取资金 19家药企被财政部处罚》称,律师表示,医药行业潜规则突出的原因是行业本身的采购特点导致的。不管是行政处罚还是刑法定罪都是事发之后的后置处理方式,并不能纠错,只是一种威吓和警示。要根本上解决医药行业的腐败,需要改革现有的医疗采购体制和医生的提成制度,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现有的医药采购体系进行调整,做到医药销售与医院采购进行制度隔离,同时需要处理好医生用药与提成制度的关系。《新晚报》刊发《假的,假的,假的……77家药企被查!》称,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有5000家医药企业,有自建销售队伍的不到10%,绝大多数企业依靠的还是各地的代理商和经销商来做。在实施两票制前,制药企业将药品直接以低价销售给了医药公司,由医药商业公司来过票,而现在药品出厂往往选择“高开”模式,将销售费用等全部算到出厂价上,这种高开模式意味着企业要缴纳高额税收,因此部分企业通过借助第三方服务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方式来消化这一部分的税收负担。长此以往,医药灰色利益链条难以斩断。


  点评


  此次19家药企被财政部处罚,舆论对于处罚金额的争议不小。虽说是顶格处罚,但是相比于涉及违规的金额来说是九牛一毛。也有专家及媒体对此进行了解释,但是处罚金额过低的声音依然强烈。一方面,如此金额不能起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药企内部财务状况弄虚作假也是药价虚高的原因之一,此问题也是民生的痛点问题。近年来,国家各相关部门也在通过带量采购、审批评审、反垄断、关税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具体到药企财务问题,最受诟病的就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用。近期,医药行业类媒体都在关注各地对于医药代表进入医院的有关规定和整治措施,“药代”被查被抓的消息也不时曝出。“带金销售”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影响药价,还对医生的合理用药、正确用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整治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带金销售”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合规性风险,药企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思路,在产品的质量和疗效上下功夫,合规经营,这是未来药企以及医药产业能够更好发展的提前。(于千舒)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