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故事汇 | 苓桂术甘汤治痰饮

  • 2021-05-10 14:33
  • 作者:丁兆平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在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中,有水邪为患,或为痰为饮。


治疗痰饮内停于胃,呕吐清水,就有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的著名经方苓桂术甘汤,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主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眩晕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者。


苓桂术甘汤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近代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者有效。


分析此方配伍,茯苓配白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温通胸脘阳气,助阳化饮。这种组合,中医有格言,称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此方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故成为温化水饮的通用方。如为痰饮在肺,咳嗽痰多,茯苓常与半夏、陈皮配伍;如是痰饮所致的眩晕,则用茯苓配伍白术、天麻等同用。


这则经方,是成就伤寒名家李克绍首试首验的一首经方。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校元老之一李克绍(1910-1996)曾举例自己出道时自学中医的经历,寄语青年中医,学医识药,必须结合临床:“如果脱离临床,又想学得全面,岂非纸上谈兵?”


李克绍第一次经方临床,即是用苓桂术甘汤原方“偶中”成功,此后求诊病人逐渐多了起来。初期的成长,竟然就这样“每遇一病,都有一成方,而且不加不减,照抄应用”。然而,慢慢地他尝到了“总是无效者多”的苦恼,还有一些病是书本上所没有见过的。“医之所病,病方少”是李克绍在初期临床最为真实的“心理写照”,于是在寄语青年中医时,他真诚地将其列为其三点行医经验与体会的首条。其次两条则是“胸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临床”“戒之在得”。青年学子读到李克绍的谆谆教诲,便记牢了经方苓桂术甘汤治水饮心悸的方证,更助识了主药茯苓消散水饮,正是其健脾利水渗湿功效的体现。


李克绍学医,是以背书起家。1935年旧烟台专署警察局考试中医,李克绍就凭着背书熟,竟被录取为第二名,那时,李克绍连一个患者也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最初临床,李克绍也是只靠背书。


李克绍接触的第一个患者,是在教学课余时间,为所在村中一个年约四旬的男性看病。他自诉气短,别无他证,先前治疗多次无效。他说:“你既然在看医书,请给我开个方试试。”可李克绍当时既没有切脉的锻炼,也没有辨证的经验。只是想起“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此两方药既和平,何不一试?


于是采取第一方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9克,甘草6克,原方与服,剂量已兑换成今制。谁知只服下一剂,症状竟完全消失。(丁兆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