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2021-09-10 14:30
  • 作者:傅青主
  • 来源: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

长期以来,中药材价格时上时下,特别是近一年来,受中药材价格周期性波动和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已严重影响中药材原料的稳定供应,影响到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生产供应:中药材生产有所降温,库存充足


我国中药材种植的热度与国家扶贫政策有紧密联系,很多地方政府都将扶持中药材种植作为扶贫方向之一,从2019年开始,随着政策性扶持因素减弱,国内中药材生产开始降温。


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对385种常用中药材进行了统计和测算,截至2020年,国内中药材在地面积4690万亩,产能达到401.29万吨,较2019年下降5.57%,但仍高于需求增长,产大于销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


由于前几年中药材种植热度较高,目前国内中药原料整体库存相对充足。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385种常用药材产供需维度分析显示,整体中药原料库存量为294.68万吨,约占全年供给量的117.25%,完全可以支持中药材需求增长且有盈余。


那么,为何中药材价格仍然持续上涨?疫情影响下的粮价及物价上涨,以及进口受限或成为中药材市场波动的幕后推手。


市场态势: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4大品类涨幅明显


图1:2020年-2021年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运行图(中药材天地网)

图1:2020-2021年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运行图(中药材天地网)


基于整体产大于需的基本面,2020年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表现为小幅震荡上行。2020年底报收2451.86点,同比上涨8.36%,上涨幅度相对温和。


进入2021年上半年后,国内中药材行情上行趋势明显,截至2021年9月6日,综合200指数上行到2566.53点,同比上涨12.13%,涨幅呈加速态势。


领涨品种中,有4大类品种涨幅明显:一是疫情类品种大涨大跌,受疫情影响,板蓝根、苍术、贯众、广藿香等抗疫类药材短期内价格翻倍。但随着疫情逐步平稳,目前只有广藿香、连翘、茯苓等刚需品种行情仍保持在相对高位。二是进口类品种连续领涨,豆蔻、相思子、大风子、鸡血藤等品种大货难寻,年度涨幅均超过100%。三是动物类药材连续上涨,水蛭、蛤蚧、壁虎、海螵蛸等品类涨势明显,38种常用动物类药材价格上行13.62%,为近20年最高水平。四是部分野生药材明显上涨,柏子仁、酸枣仁、蝉蜕等品种涨幅明显。


原因分析:周期性涨跌叠加多重外部因素


中药材属于特殊的农副产品,其生产和行情周期性规律十分明显,本轮上涨周期起始于2019年下半年,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药材原料需求被严重抑制,为2021年报复性反弹埋下“伏笔”。2021年本身就是中药材行情上涨周期的第二年,上行压力非常大;加上2020年的压力释放,行情连续上涨。


图2:近10年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运行走势图(后期为模拟)

图2:近10年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运行走势图(后期为模拟)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的拐点已现,即将进入下一轮暴涨暴跌周期,市场运行风险加大。


其次,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97.9点,创3年新高,粮价上涨在2021年上半年传导到药材生产领域,带动药材价格上涨;再加上政策调控使“非粮化”倾向得到遏制;生产资料价格普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极大提高生产成本。


再次,进入2021年,随着新药典严格执行,中药材“优质优价”趋势更为明显,大量劣质、习用品甚至伪品中药材原料,无法继续替代正品使用,部分合格药材原料的供给,短期内供不应求。


另外,从2020年开始,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剧,游资和热钱急需寻找安全的投资地和投资渠道,大宗农副产品特别是刚性需求明显的中药材原料,率先成为标的;同时,随着产销对接加快,传统药材市场的经营者缺乏生存空间,唯有通过囤货待涨来赢利。


在这种背景下,当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出现了极为反常的现象:一方面,中药材整体供过于求,库存充足,大小仓库存满货物;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连续上涨,生产企业、中医诊所等需求端已不堪重负,并已明显影响到民众和海外对中药消费的热情。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多渠道监控,发现2021年上半年,国内中药饮片、电商渠道和出口渠道对中药材原料的消费分别下降1.03%、2.36%和3.14%,中药材消费“有价无市”现象明显。


面对中药材市场如此异常的态势,笔者以为,一是国家尽快出手稳定粮价,这是解决中药材生产和价格大上大下的根本途径;二是依托中药协会相关机构和各家平台,尽快建立中药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监控生产面积、生产成本、流通渠道、需求量变化和未来趋势等,科学指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加速推进中药材全程溯源工作,可委托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道地药材评定、生物效价评定,以及中成药原料来源评价等措施,有助形成“优质优价”大环境,确保追溯体系有标准、有政策、有市场回报,也保证核心中药原料的闭环流通,减少游资介入炒作的可能。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