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检院主导制定的国际首个纳米材料遗传毒性评价标准发布

  • 2023-02-27 16:12
  • 作者:文海若 徐丽明 陈亮 邵安良 耿兴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2022年12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主导、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参与制定的纳米技术国家标准:GB/Z42246-2022《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遗传毒性试验方法指南》。该标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纳米药物和纳米材料遗传毒性试验优化组合策略,标准的制定为国家对纳米产品的科学监管提供可靠手段,将有力推进纳米材料研发市场转化。


应对国家重大产品安全监管需求,突破纳米材料遗传毒性评价技术瓶颈


随着科技飞跃和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含纳米材料的产品已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人体暴露于纳米材料的概率较高。小尺寸、大比表面积和量子效应等结构特点赋予纳米材料特殊的生物活性,其潜在遗传毒性和致癌性风险也是科学界和各个国家和地区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热点。遗传毒性评价是纳米材料类产品市场准入的关键技术门槛。


针对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评价的特殊需求,课题组自2016年起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200903)开展回顾性研究和试验比较研究,发现现行经典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无法有效、可靠地对纳米材料进行评价和预测,而国内外均没有相关标准或指南性文件界定应如何结合纳米材料的特性合理地评价其对人体的潜在毒性。纳米材料种类繁多,形成用于合理预测、评估纳米材料潜在风险的方法和策略已成为全世界科学界及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纳米材料研发和生产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纳米产品研发的市场转化,迫切需要符合纳米药物/材料特性的人体安全性评价相关指南文件的出台。


汇聚纳米遗传毒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科学严谨提出评价框架


基于上述监管和研发需求,课题组对国际上的相关监管思路和共识性文件进行梳理,自2018年开始起草并自主制定GB/Z42246-2022。本标准主要基于我国在纳米材料遗传毒理学研究成果,并参考国际相关遗传毒性指导原则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纳米材料产品工作组(WPMN)于2014年发布的《纳米材料产品遗传毒性:OECD专家专题研讨会报告纳米材料产品安全性系列文件N0.43》等国际前沿共识性文件。


2018年起,中检院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并与全国纳米技术和遗传毒理研究领域专家、纳米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机构代表讨论,最终形成《纳米材料遗传毒性试验方法选择的技术要点》专家共识。该标准经反复论证及修改后,于2021年获得国家标准立项。2021年11月,起草小组向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社会和监管部门(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医疗器械监管司、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和药品评价中心)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征求意见。2022年3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审查并形成送审稿。2022年4月,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家标准审查会,经纳米和毒理等领域专家审查后形成报批稿。2022年12月,标准正式发布。GB/Z42246-2022的制定过程中,汇聚近年来国际毒理和纳米领域研究成果,汇总国内各方专家意见,是纳米遗传毒理学研究成果的结晶。课题组大胆提议,反复求证,谨慎成型,自起草到发布历时近5年。


评价技术标准国际领先,促进纳米产品市场转化


目前国际上虽有相关政策性文件,但未形成纳米材料遗传毒性评价的具体思路。GB/Z42246-2022的制定与国际同步,其中纳米材料遗传毒性评价组合框架的提出为国际首次。该标准为合理地开展遗传毒性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持,为国家科学监管提供可靠手段。监管标准的确立可有力推动纳米材料研发的产业化进程,节约研发成本,保证人民使用安全,推进纳米药物与医疗器械的研发市场转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现实意义。


在本标准制定的同时,中检院依托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分技术委员会(SAC/TC248/SC1),以本标准内容为框架体系,牵头制定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微核试验医药行业标准(项目编号:N2022105-T-zjy),并完成实验室间联合验证。目前已经完成报批,为纳米材料的具体遗传毒性试验方法提供指导。课题组将进一步开展纳米材料的相关具体遗传毒性试验方法标准化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责任编辑:丁凌)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