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公司分拆上市热潮涌动

  • 2023-09-11 14:38
  • 作者:周秋寒
  • 来源:中国医药报

近日,药明生物拟分拆药明合联在港交所上市的消息引发关注。


据悉,药明合联成立于2020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提供抗体偶联药物(ADC)等生物偶联药物(XDC)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服务(CRDMO)的企业。药明合联此次拟赴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其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高盛以及摩根大通。除了顶级机构外,其背后还同时站有两大药明系企业。根据其招股书,目前药明生物直接持有约60%药明合联的股份,另有约40%的股份由药明康德附属公司合全药业持有。


除了药明合联之外,不久前,维亚生物也宣布将其合同研究组织(CRO)资产合并在上海维亚,未来拟独立运作于A股上市。今年年初,金斯瑞蓬勃生物完成2.2亿美元C轮融资。据了解,其母公司金斯瑞生物今年也想将其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业务分拆,并于A股上市。


“破冰”还是“扬帆”


业界关注:药明生物为何会选择在这一时间节点分拆药明合联上市?是当下ADC热潮下的扬帆起航,还是资本市场“寒冬”下的破冰行动?


从药明合联聚焦的XDC领域来看,近几年该领域频频出现重磅交易和布局。辉瑞、GSK、默沙东、第一三共等龙头企业在近两年都曾公布过数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项目。


从市场规模来看,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79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6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0%。


从临床项目来看,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全球有134款XDC产品(不包括ADC)正进行临床试验;截至2023年3月底,全球有222款ADC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研究人员共发表了100多篇与ADC相关的摘要。


据业内人士透露,相较于生物药30%多的外包率,ADC领域的外包率可达70%。这是由于ADC药物分子非常复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无法关联,不到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还无法确定某个ADC是否能成功。


大量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生物偶联产品,以及70%的ADC外包率,显示出XDC市场的巨大潜力。


此外,我国已成为ADC开发领域的领跑者,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突出地位。近年来,我国一直是ADC对外授权交易的主要授权国,2022年至2023年5月期间,共有35笔交易,而美国同期贡献25笔交易。


各公司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10家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公司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14项ADC对外授权交易,交易额共达220亿美元。而在这10家中国公司中,有8家是药明合联的客户。


不难看出,作为XDC领域的龙头CRDMO,药明合联在此番热潮中前行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此时将药明合联分拆上市,将会有很大的热度和市场空间。


分拆上市背后


除了药明系之外,近年来国内还有不少药企选择分拆上市,科伦药业、维亚生物、华邦健康、金斯瑞生物等均在近几年有过分拆上市的举动。其中,科伦药业、华邦健康等还分拆上市过不止一家企业。公开资料显示,科伦药业分拆上市过川宁生物与科伦博泰;华邦健康分拆上市过颖泰生物与凯盛新材;金斯瑞生物分拆上市过传奇生物,旗下还控股有金斯瑞蓬勃生物以及百斯杰。


据不完全统计,除药明系以外,2020年以来国内发布公告表明有分拆计划的事件就有10起,其中不乏一家企业在几年内数次分拆上市的情况。分拆上市,似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今年以来,这一趋势在CXO行业尤其明显。


分拆后,子公司可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母公司也可以通过持有股份获得良好的回报。这也许是多数药企母公司选择分拆子公司独立上市的主要原因。


除了获得未来的良好回报外,在目前资本市场和生物医药行业下行周期下,分拆上市也许还可以解决部分药企的难题。


以CRO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维亚生物为例,该公司曾从巅峰时期的200亿港币市值跌至20亿港币,股价下跌接近90%,再叠加公司年内到期的巨额债务,使得维亚生物的股价被显著低估。


为了化解债务危机,今年6月11日维亚生物发布公告称,其通过转让CRO业务近24%的股权,以投前估值近43.88亿元人民币获得战略投资人淡马锡、弘晖基金及淡明近1.5亿美元的出资。此外,该公告还透露维亚生物计划未来分拆CRO业务于A股上市。


通过内部重组和出让核心子公司股权等方式,维亚生物最终化解了这场债务危机。而上市公司流动性危机一旦消除后,未来企业如果顺利实现A股分拆上市,其股权价值将在短期和中期得到显著提升。


由此看来,分拆上市还为投资机构提供了新一轮入场的机会。


今年初,金斯瑞蓬勃生物完成2.2亿美元C轮融资,以加速其CDMO业务在A股分拆上市,这无疑给了投资者们入局和持续加码的好机会。该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弘晖基金、建发新兴投资、联新资本、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华泰紫金、广发信德和兴业国信共同出资,老股东高瓴投资也再次参与这轮融资。


总体来看,资本市场仍处寒冬,诸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博腾制药、康龙化成、美迪西、昭衍新药等CXO企业也难免受到资本市场和行业周期的影响,但他们的价值仍然被专业的投资机构长期看好。(作者单位:动脉新医药)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