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药危机"烤问潜江制药:明知劣药何不及时召回

  • 作者:广义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8:50

    享有“眼药第一股”之称誉的潜江制药正陷入一场“劣药危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发布《2004年一季度国家药品质量公告》,对抽检验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19种药品进行了通报,并严肃查处。其中,由潜江制药生产的20030109、20030503两个批号的利福平滴眼液赫然在列。据该公告给出的结论,潜江制药两个批次的利福平滴眼液的主药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消息一出,主要证券类报纸给予了大量报导及分析,一时间,作为被处罚企业中惟一的上市公司,潜江制药“名誉扫地”。
    9月14日,潜江制药发布致歉公告,向消费者、投资者及社会各界表示深深的歉意。 
    不过,笔者细读下来总感到心里堵得慌:潜江制药之公告与其说是在道歉,不如说是在借机陈述劣药产生的真相原委,表白自己蒙受的“委屈”与“无辜”。
    
     劣药缘自药品标准改变? 
    
    潜江制药在致歉公告中首先承认两个批次的利福平滴眼液检测含量低于国家药品标准,可是接着辩称,公司利福平滴眼液质量一直很稳定,所采用的标准为“地标”升“国标”前的湖北省药品标准1992年版。2003年3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利福平滴眼液《药品检测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简称“检测补充批准件”),公司2003年5月正式收到后,已全面停止了利福平滴眼液的生产。 
    事实是,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并查处的潜江制药利福平滴眼液,除了“检测补充批准件”颁布以前的2003年1月生产的20030109批次外,还有“检测补充批准件”颁布以后,即2003年5月生产的20030503批次。也就是说,潜江制药正式接到新“国标”后还按照原“地标”至少生产了一批利福平滴眼液。
    这里有一点恐怕是无法考证的,这就是潜江制药到底是不是2003年5月才收到“检测补充批准件”?如果20030109批次尚“情有可原”,那么20030503批次无论如何都难脱干系,理应受到查处。 
    此外,消费者难免不会怀疑,由于抽检的局限性,潜江制药2003年5月以后生产的利福平滴眼液,到底有多少个批次?
    
    明知劣药何不及时召回? 
    
    一般来说,当国家主管部门就某一产品的工艺、检测、质量等技术标准作重新修订、统一规定之后,生产该产品的企业除一律要依照新的“国标”组织产品生产外,还应该对在新的“国标”颁布前已面市的产品实行“召回”,或按新“国标”修改直至达标方可面市,或实施销毁。
    遗憾的是,在中国,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过去没有实行国际通行的产品召回制度,而医药企业因产品标准改变亦极少对按旧标准生产且已售出药品进行召回,除非药品超过有效期。
    从这个意义上讲,潜江制药固然难辞其咎,但制度上的缺失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潜江制药而言,自打2003年5月收到检测补充批准件那一天起,就理应知道,按“地标”生产的利福平滴眼液自然而然变成了劣药。试问,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地批量生产?为什么在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抽验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不主动采取补救措施,而直至2004年9月4日才发函经销商,将市场上不合格的利福平滴眼液全部收回呢? 
    显然,潜江制药一直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利用国家制度建设上的漏洞,欲将那些进入市场的产品卖掉,以尽可能避免因收回或销毁产品所造成的损失。结果,对两个批次利福平滴眼液公开曝光等处罚,令潜江制药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曾经违规买卖国债股票 
    
    让潜江制药难受的不单是劣药引发的危机,不依不饶的一些媒体将潜江制药3年前因违规买卖证券而受证监会立案稽查一事一并提起。
    2001年7月,上市才两个月的潜江制药分别在湘财证券武汉营业部、新疆金新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营业部存放1.5亿元和0.7亿元用于购买国债,本意在于增加主营业务以外的短期投资收益。该资金为首发上市募集资金。其中,在湘财证券武汉营业部账户上的1.5亿元,潜江制药一分为二,一半买了国债,一半申购了两只新股。申购新股部分卖掉后,潜江制药又买了国债。金新信托的投资策略大体相仿。 
    然而,到了2001年9月,证监会就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突然对潜江制药做专项核查,发现潜江制药2001年7月16日至9月20日期间,未经董事会同意、股东大会批准,擅自动用募集资金2.2亿元(占潜江制药募集资金净额67.48%)购买国债、股票及申购新股,所使用的账户除了“潜江制药”,部分则以个人名义开立。对上述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或法规的行为,证监会随后对潜江制药实行“立案稽查”。 
    时至2001年12月,证监会根据稽查结果,对潜江制药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分别给予谴责或公开批评。而潜江制药亦曾公开致歉。
    旧事重提,无疑令潜江制药更加尴尬,亦令“劣药危机”进一步加深。
    
    控股股东如何收拾残局 
    
    作为2003年6月通过受让国有法人股而入驻潜江制药,成为控股股东的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盛集团),显然与“劣药危机”的酝酿形成没有直接关系。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潜江制药“劣药危机”势必牵动东盛集团的神经,并因此很有可能将东盛集团推到危机处理善后的台前。
    东盛集团入主潜江制药一年多来,潜江制药这个“眼药第一股”经营业绩已有起色。据潜江制药2003年年度报告和2004年半年报,潜江制药主营业务收入同比近乎翻番,分别为17,879.17万元和20,780.67万元,净利润增幅相对较小,分别为973.59万元和526.82万元,但是,已明显露出整体经营状况回升势头。
    不言而喻,潜江制药此时此刻爆发“劣药危机”,对东盛集团以及潜江制药来说,都不是适当的时候——东盛集团目前正为与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联手就如何重振云药集团忙得不可开交;而潜江制药正急欲令现有的良好经营势头得以延续。 
    但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摆在潜江制药眼前的“劣药危机”无法回避。由利福平滴眼液两个批次药品引爆的产品问题有可能向潜江制药其它产品蔓延。亦就是说,一些经销商可能利用利福平滴眼液事件借题发挥,中止合作;而一些消费者亦可能误听误信、不分青红皂白。果真这样,将会令潜江制药销售形势急转直下。 
    眼下,对东盛集团来说,应发挥控股股东权威,通过潜江制药对有关当事人做出必要的内部处理,对全体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诚信教育和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培训,责成潜江制药管理层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并采取各种形式予以公开。而对潜江制药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稳定经销商的信心,并以行动肃清市场不良影响。 
    不过,“劣药危机”真正成为过去,抑或需要一段时间。这一点,东盛集团以及潜江制药可能已有最坏的心理准备。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