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产品创新 维度拔高

  • 作者:陆 悦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9-25 14:59

图为展会现场:消费者排队品尝速冻比萨。
  冷冻食品是中国方便食品的重要构成,亦是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成功载体,目前正面临着重要转型。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速冻食品加工企业369家,主营收入782.28亿元,同比增幅达15.73%,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速冻食品是方便食品行业的优等生,行业整体生存状态良好,也是中国传统食品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理事长孟素荷如是点评。然而,速冻食品行业也面临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率缩水的局面,行业的差异化创新正在提速,市场整体增容,即将构建面向餐饮及业务用市场的发展格局。

  企业利润率大幅缩水

  中国速冻行业从1995年起以每年15%以上的增速发展,但2014年受全行业趋冷的影响,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14年,速冻食品企业利润总额为57.89亿元,较上年增加6.47亿元,增幅12.58%。其中传统速冻食品整体市场近年销售额逐渐上涨,但增速缓慢。据CIFST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2个城市大卖场中,传统速冻食品的销售额2014年的增速仅为0.8%。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4%,相比上年同期下降6.44%。

  市场上则延续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思念、湾仔、3全这三家企业稳居行业前三,3家企业的销售份额由5年前的54%,变为现在的68%;三全则连续6年稳居市场第一。“这意味着市场集中度在逐年提升。”孟素荷分析。

  与此同时,企业的利润率则有所下降。速冻食品行业最大的企业三全食品,其2014年年报显示,年营收达40.94亿元,较上年增长13.63%,净利润0.8亿元,较前年下降32.2%。

  以冷冻鱼糜制品为代表的火锅料行业也在快速增长。火锅料的生产主要集中于福建、山东及江浙,销售区域分布广泛。由于急速的产能扩张,引发的价格战,已导致行业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出现,行业亟待规范。据统计,从2011年的180亿元规模,到如今达400亿元规模,市场已基本饱和。在海欣食品上市后,安井、海壹、天清等企业也在筹划上市。然而,海欣食品2014年的营收为8.55亿元,较上年增长13.36%;利润则下降40.87%,为0.26亿元。

  孟素荷分析,这两家上市公司的统计反应出了行业的整体状况,即:行业在多年快速发展后,2014年进入调整,大企业在保住营业收入增长的背景下,付出的是利润率的大幅缩水,由此可见竞争的激烈。

  她表示,速冻食品行业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虽然很多企业不堪商超的压力,向餐饮及业务用的方向转型,使之成为主要增长点;但由于对食品安全产业链的投入加大及原料成本的上升,也使产品的总成本攀升。

  差异化创新拓展市场

  随着散装水饺的退市及经历多次“标准门”事件后,速冻食品行业趋于理性。而差异化、地域性的产品,亦使中小企业在与三大品牌的竞争中保有了一席之地。“行业因多元而健康,‘小而美’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企业通过拓展新领域,实现了行业增量。”会上,孟素荷点评冷冻产品的创新产品:今年报送的产品,重视对天然、特色、优质原料的应用。同时,产品外观造型更加时尚。众多产品真正做到了“色、香、味、营养”的完美融合,拓展了创新的新思路。

  展会上,领军企业三全、湾仔、思念、安井等都带来了新品,且发力点各有侧重。如三全注重引领高端、餐饮市场,带来的是“肉眼牛排套餐”和“速冻比萨套餐”,将速食做成一道餐品,直接向“现代美食”进军。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希认为,在行业全方位竞争提升的背景下,与其等着别人来颠覆你,还不如主动自己颠覆自己。行业最大的颠覆是从竞争变成竞合。在原有的位置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跳出原来的圈子才能找到答案。三全已将竞争的维度拔高:从以往产品层次上的创新延展到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品类创新。

  思念则在原料使用上取得了突破,其推出的“真花汤圆”,以鲜花为原料,辅以银耳、山药等食材,给人健康、清新的感受,也使汤圆从传统的节日性产品向人们餐桌上的一道日常甜品转化。思念食品总裁王鹏指出,冷冻食品行业目前正处于相对的成长状态,而这个状态会维持相对低的增速。这也让企业有时间去思考、去调整,认真考虑自己该往哪个方向突破。未来企业关注点还是要放在产品上。

  一直走高端路线的湾仔码头则在健康营养上大做文章,其推出的“多彩多益水饺”,将蔬菜汁加入水饺皮,并且用更高比例的前腿瘦肉或海鲜代替肥肉,使脂肪含量降低了25%。生产商通用磨坊(湾仔码头)大中华区总裁朱玺表示,把产品做得更加营养是全球化趋势。作为食品企业,应考虑怎么通过创新来滋养消费者的生活。创新必须以消费者为先,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要有勇气大胆的变革和转型,把产品做得健康、美味和营养。

  渠道创新迎接互联网时代

  孟素荷在谈及“创新”时表示,真材实料、兼顾健康与美味、注重价值提升是冷冻食品产业创新的关键点。不同路径的创新,也使行业的专业化、品牌化特征日益鲜明。另一方面,渠道创新也拓展了行业发展的空间。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超到餐饮的业务用市场,再随着近年冷链物流、O2O的日趋成熟,让速冻食品业无论从营销方式,还是经营模式上,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饿了么”“吃得饱”等外卖网络平台的兴起,成为速冻食品行业面临的新的挑战。对此,企业也各有应对。以三全食品为例,其推出的“三全鲜食”,今年在北上广的发力,这种专注自身发展而非“紧盯对手”的竞争,使全行业的发展具可持续性。陈希表示,三全将企业定位从过去的“中国速冻食品专家”变为“餐桌食品最佳供应商”,既是让三全从制造商的角色变身为服务商,从而能够更直接地与消费者接触。他谈到,借鉴韩国售卖乳酸菌饮料的业态模式,也就是厂家销售自己产品的模式:用手机APP下单后,在身边的售卖机取货。产品从工厂加工后可以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取消了所有中间环节,形成从工厂到消费者的完整闭环。消费者可以把对产品的意见直接反馈给厂家,厂家再把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善。其特点是厂家直接为客户做超值的产品。同时,借助互联网新业态带给传统企业的新机会,即和外卖平台进行合作。最终目标是让消费者在办公室或家里能够马上得到一份加工好的饭菜。

  上海世达食品有限公司执行长王坤山则表示,对于速冻食品中小企业而言,一个新路径就是餐饮连锁。作为中小企业,唯有深耕,用好原料做出好产品,做出自己的特点,才能抓住与餐饮业的合作机会。

  与此同时,速冻食品行业也离不开冷链的支撑,需要与冷链物流业的协作来完成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的保障。孟素荷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网上冷鲜配送在行业逐渐兴起,但大多数企业网上销售的冷链管理制度缺失,导致行业存在安全隐患,企业应强化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