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规范早期胃癌治疗 50岁以上人群宜每年进行胃镜检查
中国医药报记者 王泽议 报道 日前,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共同制定的国内首部指导早期胃癌规范治疗的《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京发布。发布会上专家指出,应提倡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胃镜检查,以促进胃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胃癌患者67.91万例,死亡49.8万例。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居第二位。“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北京协和医院杨爱明教授说。
早发现、早诊断才能早治疗,从而使患者获益。目前,胃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张澍田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鹏教授均表示,50岁以上人群应该每年进行胃镜检查。
“早期诊断是《指南》强调的重点之一”。李鹏表示,目前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但早期发现胃癌并规范诊疗可使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90%以上。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患有萎缩性胃炎的人,每年进行胃镜检查非常必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简称ESD)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微创手术,经过数年的发展,其技术已日渐成熟,目前国际上多个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下切除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李鹏介绍说,ESD技术具有可完整切除较大病灶、切除溃疡型病灶、提供完整病理诊断材料及预防复发等优点,为早期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但ESD治疗早期胃癌易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对内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指南》从ESD治疗的适应证、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并发症的处理等多方面对胃ESD围术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张澍田表示,《指南》的出台对于ESD围术期管理,规范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郭思男)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 美丽520:破解化妆品谣言正当时
5月20日,坊间颇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广州举行,化妆品专家蒋丽刚《破解化妆品谣言》的专题讲座也如期开讲。 2019-05-27 09:55科普大讲堂
2019-04-28 15:0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