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全面提升核查处置能力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丽华 邓桥/摄
坚持问题导向贯穿于抽检全过程,突出抓好核查处置关键环节,为“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贯彻落实在2017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毕井泉局长强调的“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质量安全大抽检”工作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丽华介绍,核查处置是抽检工作的落脚点,核查处置的效果不仅体现为点状的不合格食品处置,而且关系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控。为此,安徽省食药监局围绕提升核查处置能力下足功夫。2017年,安徽省列入国家食药监总局考核指标案件434件,处置完成率为100%。
夯实“四有”提升核查处置能力
有责任必须谈落实,有队伍才会有阵地。安徽省食药监局以更高的标准推动核查处置“四有”落实。一是有责。安徽省食药监局与省编办联合发文,将食品抽检监测明确为省、市、县、乡四级核心事权,采取日提醒、周公布未领办任务,月公开处置进度等做法,强力推动责任落实。二是有人。组织建立覆盖全省的核查处置、牵头联络、信息公开、抽样检验“四员”队伍,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确保核查处置人员的专业性。三是有岗。以文件形式明确食品抽检“四员”队伍名单,规定凡名单内人员调整的,必须书面报经省局确认同意,倒逼核查处置岗位稳定。四是有手段。连续3年争取专项财政资金,为市、县(区)局配备装备。
创新机制完善核查处置体系
核查处置涉及多业务部门,专业性、时效性要求很高。安徽省食药监局从源头出发,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核查机制,并通过考核倒逼工作落实,为确保核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横向协同机制上,连续4年优化创新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规范,梳理核查处置多个环节,确立风险部门总抓,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和稽查部门分环节督促落实,政策法规部门牵头行政处罚案卷审评的职责分工体系,形成了核查处置合力。在纵向衔接机制上,在市、县局层面大力推动稽查部门不合格食品报告接收、核查处置和系统填报“三合一”机制,促进各地形成规范统一的不合格食品处置模式,打造全省核查处置“一盘棋”。此外,建立考核倒逼机制。2017年,安徽省食品安全核查处置的按时办结率、规范通过率等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根据“国抽不合格食品”线索,全省立案408件,行政处罚370件。
运用大数据改进核查处置工作
核查处置的效果不仅体现为点状的不合格食品处置,而且关系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防控。安徽省食药监局注重运用抽检大数据,改进核查处置工作。例如,通过对比研判农业部门2017年一季度通报以及安徽省食用农产品抽检数据,发现淡水鱼孔雀石绿可能存在区域性风险,细香葱的“甲基异柳磷”和叶用莴苣的“百菌清”风险较高,提前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近3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涉及安徽省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数据分析,发现本省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和储运不当导致的核查处置案件数迅速上升,在2017年占比达到70%,从而在监管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督促企业补齐“短板”,有效防范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 美丽520:破解化妆品谣言正当时
5月20日,坊间颇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广州举行,化妆品专家蒋丽刚《破解化妆品谣言》的专题讲座也如期开讲。 2019-05-27 09:55科普大讲堂
2019-04-28 15:0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