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网络订餐安全“亮”出来

  • 2018-03-21 11:13
  • 作者:蓝鹏友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打开饿了么和百度外卖订餐软件,点开平台商户资质,下拉至视频播放窗口,订餐店铺后厨的实时影像展现在眼前,净洗、切配、烹饪等制作关键环节都可通过网络直播,消费者打开手机就能全程监控餐厅厨房。这就是2017年饿了么平台的重点科技食安项目——明厨亮灶万店直播,一个简单的摄像头,将网络供餐企业的厨房“亮”了出来。


  饿了么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金华、武汉、成都等12个城市开通后厨直播功能,通过科技手段,打造手机里的“透明厨房”,率先将线下分散的“点对点监管”转化为线上“点对面共管”,实现线下分散监管到线上的集中共管,提升小餐饮食品安全透明度,助力解决监管难题。


  饿了么副总裁、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表示:“饿了么平台坚持‘计算机科学+食品安全科学’食安管理双驱思路。明确提出以科技管理助力食品安全,打造用户满意的网络订餐平台。努力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手段,带动整个行业在产品、制度、标准、理念等各个层面实现升级。”


  据悉,外卖平台又一食安管理“利器”——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应用平台“饿了么食安APP”目前已在上海、广州、深圳和金华等地监管部门日常管理中应用。2017年5月,广州市区两级食品监管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取得饿了么广州版食安APP上线数据使用权限。通过这款应用,执法人员可以随时监控平台涉嫌食安违规的餐厅数据,有效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食安APP能够全面反馈平台上各区食安风险总体情况,包括平台受理的食安投诉和平台自查自纠的食安排查事项。食安APP的推出,不仅实现了网络外卖平台线上监管信息向线下回流,而且还将平台上海量的商家资源调动起来,通过大数据监管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协助监管部门快速准确定位食安问题,成为线下监管的预警“雷达”。


  截至3月,饿了么自建食品安全科技实验室已投入运行一周年,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和感官实验室三部分。通过强化抽检,食品安全科技实验室一方面可以对餐品原材料质量和安全指标进行监测,从源头上预防食安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检测餐品出餐时的中心温度,检查配送工具的清洁消毒效果。目前已分别联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监管部门共同开展了多次线下餐品抽检,专项抽检品种以网络订餐平台销量较大、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为主。今年春节,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与饿了么平台联合启动的专项快检项目以按照随机抽样为原则,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饿了么APP下单订餐,检验入网商户的餐品质量。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随机抽检了包括豆制品、猪肉、火锅、鱼肉等类别的食品共63批次,获得85个实验结果,其中,除1批次麻辣烫汤底被检出罂粟碱呈阳性外,其余样品均未见异常。针对不合格餐品,饿了么平台已经启动处置流程,对该商户立即做出紧急下线处理,并由广州市食药监局对该商户的餐品作进一步抽检。第二阶段抽检已于2月28日开始,同时在白云、越秀、天河区对饿了么平台的上线商户的餐品进行食品安全盲抽快检,抽检150批次。


  “作为快速发展中的新业态,网络订餐也一直在逐步规范中得到发展,在迅速发展中更加规范。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饿了么在食品安全管理科技手段上,尽可能地跨前一步,多做一些,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王三虎说。


(责任编辑:郭思男)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