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献给人类健康的瑰宝

  • 2018-08-08 10:22
  • 作者:王依依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2016年12月30日,经中国蒙古学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评审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被授予“中国蒙医药之都”称号。


蒙药企业制剂车间外包瓶装生产线。


扎鲁特旗阿尔山蒙药材种植基地。


       “30,50,97……再跟订单核对一下批数。”7月15日,内蒙古科尔沁药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伏莹发走了公司刚产出的最新一批消肿橡胶膏。2018年7个月的时间,科尔沁药业出库的该品种膏药已有100余批,而几年前,这个数字还仅仅是个位数。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有着“中国蒙医药之都”之称的通辽市,数家蒙药企业迎来了像科尔沁药业一样新的发展浪潮。自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实施以来,蒙医药获得了长足发展。“蒙古族群众对蒙医、蒙药有着天然的文化认同,但蒙医药这块瑰宝不该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而应造福全国,让各族同胞都能受益。”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布仁巴图如是说。


  今年1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2017—2025年)》,明确要发展壮大蒙医药医疗、预防、养生、保健等产业体系,加强特色优势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蒙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传承创新,推进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蒙医药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千年瑰宝 马背上传承的蒙医药文化


  不同于广为人知的中医药文化,蒙医药并不为大众所知。然而蒙医药同中医药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逐渐形成了蒙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早在12世纪前,蒙古族人民就发明和运用了许多适合地区特点的医疗方法。13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原有医疗经验的基础上,蒙医药吸收了藏医、汉族传统医学和古代印度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医疗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初步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古代蒙医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


  据悉,蒙医以“三根”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还包括阴阳五行、五元学说、七素及六基症学说。除药物治疗以外,蒙医的医疗方法还包括传统的灸疗、针刺、正骨、冷热敷、马奶酒疗法、饮食疗法、正脑术、药浴、天然温泉疗法等。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蒙医在治疗偏瘫、风湿、类风湿、心脏病、胃病、肺病、妇女病、偏正头痛、咽喉痛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及方剂、成药,深受民族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20世纪70年代以来,蒙药有了新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普查内蒙古药物资源的基础上,编著出版了《内蒙古中草药》。相关部门于1972年至1977年在较为全面调研、考证蒙药材的基础上,制定了部分蒙药材、蒙成药国家标准,随后,蒙药首次被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内蒙古自治区有关单位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蒙医临床规范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会后,于1997年颁布了《蒙医内外妇儿科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蒙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发展步入新的阶段,蒙药材的开发、蒙成药的生产、蒙药的研究工作均在蓬勃发展。


  2010年10月1日,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实施,为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立足科学 二次研发挖掘蒙药更深价值


  作为源于与疾病斗争经验的药方,蒙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例如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传承蒙药经典的“保利尔胶囊”。


  自古以来,蒙古族以肉食、乳食为主,少五谷蔬菜,居风寒冰冽之地,逐水草游牧,过车帐鞍马生活,多饮酒御寒解乏。长期受这种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的影响,“易藏寒好生饱满不消化和脂质增多症”,即现代医学所称血脂异常。这样的环境也为蒙医接触这些疾病创造了客观条件。


  蒙医对此症状的治疗原理是调理运化、清浊化脂、解滞通脉,即通过治疗调整机体,进—步增强消化功能,达到气血通畅,排除“沃赫”(脂质)的生成、消化、代谢的障碍,变机体不正常的病理状态为正常的生理状态。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蒙医不仅对血脂异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治方法和方药。蒙医学对血脂异常的认识也给当代蒙医药专家带来了研制现代蒙药的灵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蒙医柳白乙拉,正是基于上述病因和发病机理,研制出治疗血脂异常的保利尔胶囊。


  此外,蒙药贴膏也是蒙药的特色药品之一。“我们企业主要生产外用贴膏。近年来,除了销往东北、南方地区以外,还出口到蒙古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伏莹介绍。


  据了解,内蒙古科尔沁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蒙药外用贴膏为主,集药材种植、药品研发、加工生产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蒙药贴膏生产企业。


  “蒙药大多源自传承千年的古方。”伏莹指出,这使得不少蒙药品种在拥有丰富的临床案例的同时,也面临适应证未被完全开发的局面。“目前,我们正在和多个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挖掘药品的更多适应证。”伏莹表示。


  同时,二次研发亦是不少企业的关注热点。


  据伏莹介绍,科尔沁药业一款膏药的辅料中含有一种易引起过敏体质人群过敏的草药。“这种膏药的效果很好,但有小部分人会过敏。公司正在与北京的一家研究所合作,筛选高分子材料,用人工高分子材料来代替天然的橡胶、松香等成分。”伏莹指出,人工高分子材料不仅可以避免过敏,还可提高膏药黏附性,研发成功后还可使膏药反复使用。


  习俗使然 蒙医特色疗法造福百姓


  蒙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具有用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等特点。


  “蒙医的特色疗法在治疗慢病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布仁巴图表示。


  或许因蒙古族常生活于马背之上,蒙医尤为擅长治疗跌打损伤类病症。其中,蒙医正骨术是历代正骨医学家们所积累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疗法,可治疗各类骨折与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一系列病症。蒙医正骨术分整复固定、按摩、药浴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等6个步骤,有解毒、舒筋和活血的作用。


  “正骨术的手法复位治疗快、费用低,不留后遗症。除非是粉碎性骨折等可能引起感染的严重病情,一般的骨折均无需手术,仅靠手法复位即可痊愈。”布仁巴图介绍道。


  “灸疗术也是蒙医著名的特色疗法之一,中医所讲的针灸实际上和蒙医的灸疗术同出一源,蒙医的灸疗术还略早一点。”布仁巴图介绍。灸疗术是用灸草柱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分蒙古灸、白山蓟灸、西河柳灸、温针灸。


  “蒙医的传统疗法非常有名,但这些疗法中所用的医疗器械却缺少‘准字号’产品。”伏莹为传统蒙医的医疗器械担忧,“蒙医所用医疗器械大都是把中医或者教学用器材改装,或者委托一些小作坊制作。”伏莹表示,为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科尔沁药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学院合作,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例如灸疗术所用的银针、脑震荡治疗所用的器械等,填补蒙医缺少正规医疗器械的空白。


  此外,蒙医在饮食疗法方面亦有蒙古民族传统的酸马奶疗法。据研究,酸马奶中有多种有益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较大,还有氨基酸、乳酸、酶、矿物质以及芳香性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政策支持 监管助力蒙医药腾飞


  “支持100部蒙医药文献古籍的深度挖掘、整理、研究、翻译、出版。收集研究民间蒙医传统疗法,对其特色技术和方药进行机制研究。”


  “启动重点蒙药品种和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激活‘休眠’‘半休眠’品种。选择10~20个蒙药进行剂型改进、工艺提升和新用途研发。”


  “在蒙医或蒙医中医医院就医,起付线降低20%到50%,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到20%。”


  “保留蒙药院内制剂和饮片加成政策,蒙药不计入药占比。”


  ……


  《内蒙古自治区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2017—2025年)》的政策红利将大力推动蒙医药的发展。该计划在蒙医药管理机制完善、服务能力提升、临床优势培育、健康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创新、标准体系完善、蒙药可持续发展、蒙医药宣传及对外交流拓展十个方面启动十大行动,实施30项工程,联动部门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多个部门。


  “完善药材标准是保证药品安全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为解决蒙药材标准低及标准不全的问题,通辽市食药监局组织协调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蒙药材标准提升研究及部分蒙药材标准制定工作。其中,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主要参与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1986年版整体提升研究工作,包括品种选择、样品收集、品种鉴定等。全部提升工作的内容还包括所有已进入国标品种与蒙医理论相关的文字内容论证部分。


  此外,为推动落实内蒙古蒙药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审批落地,通辽市食药监局依托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蒙药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医疗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本地科研平台,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及科研技术人员合作,开展重点项目攻关;抢救收集古方古法,整理开发和传承传授;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附加值高的现代蒙药新产品;研发以蒙药为基础的保健食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等绿色产品。


  蒙医药已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近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为蒙医药腾飞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在高速发展之际,蒙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布仁巴图指出,除了缺少宣传外,蒙医传承的独特性使其无法“遍地开花”。“蒙医的教学大多依托于蒙文,虽然目前部分蒙医教材已翻译为汉文,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使其更适于蒙古族群众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门槛。”布仁巴图介绍。


  据悉,通辽市现有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市蒙医医院、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蒙药检验检测研究中心等10家科研院所。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中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学科,更拥有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一个蒙医药学博士点。雄厚的科研实力为蒙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在政策支持、监管推动、科研力量的多重助力下,蒙医药必将展翅高翔。(记者 王依依)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