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 实现“精优特”发展 ——湖南长沙望城区市场监管局帮扶食品小作坊发展纪实

  • 2020-11-17 16:47
  • 作者:喻灿华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我原来最怕监管部门上门,不是停产整顿就是进行处罚;但是现在我是发自内心地欢迎他们来检查指导,他们不但帮我们解决生产当中遇到的问题,规范生产流程,还到处推介我们的产品,让我们越来越有劲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望城食品小作坊新康邱氏腐乳负责人邱舟表示。


  望城区内诸多湘江特色古镇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特色食品小作坊。近年来,望城区市场监管局着眼民生、贴近实际、合规指导服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特质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有机结合,打造了示范性的“望城非遗六品”特色小作坊,引导食品小作坊向“精优特”方向发展,对非遗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持证上岗” 小作坊大变身


  “如果不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支持,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新康邱氏腐乳了。”邱舟介绍说,新康邱氏腐乳起源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他作为邱氏腐乳工艺的第五代传承人,2015年回乡接手创业,在区市场监管局帮扶下,通过改进工艺制作流程,改换包装,终于让这个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由于当时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挑担式经营,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注册商标,扩大生产后却无法顺利进入市场,邱舟创业受阻。2016年,望城区市场监管部门多次上门现场考察、指导其规范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条件,全部合格后帮其申办了食品生产许可证,指导注册商标,使得邱氏腐乳顺利打通市场流通,进入长沙多个景区成为了旅游特产。2017年,在望城区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邱氏腐乳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望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新康邱氏腐乳,连海外华侨也慕名前来购买,每年的销量不断增长,今年将达到近百万元,并带动本地周边发展腐乳食品产业。


  除了不取缔,望城区市场监管局在一定程度上还引进、恢复小作坊。在望城黄金园村有一家100多年的老粉丝厂,生产的‘芙蓉牌’粉丝曾出口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日本,但因经营不善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区市场监管局一直琢磨盘活“老字号”,将黄金园粉丝纳入“非遗六品”一并精心规划,从改棚户变砖瓦,从翻新旧设备设施到隔墙分区,从整洁消毒到排污环保等全程给予指导扶持。


  经过几个月的改造,望城“非遗六品”小作坊全部达到了“生产环境干净、生产过程合规、文化宣传上墙、人员意识到位”的要求,颁发了食品小作坊许可证。“有了登记证,来购买的客户更放心,我也更有底气了,在市场销售更方便了。”粉丝作坊传承人李松柏高兴地说。


  走“精优特”路线  将产品做到极致


  望城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科长徐步城认为,虽然是监管科,但也要搞好服务,着力引导并服务企业。


  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全区30家发证小作坊,产品一律定期免费检测,连进销台账记录本,也由局里统一印好免费发给企业使用;疫情期间除了免费赠送防护物资,还组织产销对接会推介产品,甚至局里工会福利就直接从小作坊中购买产品发放。


  望城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许德山介绍说:“在实处用功,在细节用心,全过程服务,深入推进传统食品加工小作坊向‘精优特’方向发展,已经成为该局当下食品生产监管的指导思想。”


  “精”是指帮扶指导小作坊在生产加工经营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切实督促其生产管理、卫生环境、食品包装等方面朝精致化改进。“优”则是传承传统工艺,深挖文化内涵,突出品牌特质,打造优质的文旅结合产品。“特”则是注重一人带一片,把带头人扶持起来,把小作坊培育成特色食品加工小产业,带动周边,辐射一片,形成特色食品小产业经济圈。


  在常年的服务之下,望城区的食品小作坊,也在不断成长壮大。陶蔬恋坛子菜师承祖辈,其“非遗”技艺传承人李旭继承了祖父原铜官酱厂的加工技艺,但他早些年曾办厂失败。正是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引导下,李旭将加工车间变身作坊,投资仅百万,把原有的800多平方恒温高湿的酱菜地窖与加工制作区连接起来,并按食品生产要求调整布局和设置,重新设计产品包装,推出了独具风味的酱香浓郁悠长、鲜亮脆爽的“陶蔬恋窖藏坛子菜”。


  类似的事例,在另一个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叫黄药子酒坊的小作坊,也得到了证实。黄药子酒坊负责人梁春表示,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上门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协助企业申领证件走向市场。“不仅仅是帮助我们生产,还帮助我们销售,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渠道推介我们用传统中草药配方酒曲和古法生产的谷酒,不少消费者就是根据市监局相关领导的推介,慕名到酒坊来买酒。”


  “我们正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小作坊,探索在靖港铜官等地,靠近古街集镇区域设立食品特色小作坊集聚区,依靠当地街镇支持,进一步做强、做活本地特色食品产业!”许德山表示。


  寓监管于服务 以服务促规范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望城区市场监管局注重拉近小微食品企业的距离,让对方敢于和乐于与监管部门打交道,这不仅有利于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有利于实现监管效果,更有利于企业和小作坊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今年,我们对食品生产领域的日常监管巡查频次和力度明显增强,由原来年均2次巡查改为科所联动年均4次以上的巡查计划。”许德山介绍,辖区内食品加工小作坊实现全部已建档造册,规范小作坊食品安全信用管理记录台账,日常监督检查过程按计划、告知、检查、记录、反馈、下文书、复查的流程,形成了行政监管工作闭环。区市场监管局正在打造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为长沙市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示范点。全区现有30家发证小作坊,正在指导办证的有12家,该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在常年的监管和服务之下,望城区的食品小作坊,也在不断成长壮大。近两年,铜官“陶蔬恋”坛子菜、东城生态辣椒等小作坊购置了土地,建起了标准化厂房,食品小作坊许可证升级为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变身食品生产企业。靖港香干、靖港八大碗、糖油粑粑、米豆腐、香辣鱼尾、小麻花小花片等特色产品打开了市场。


  “小作坊一样有大作为,而要让小作坊有大作为,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和有心的服务。”望城区市场监管局局长朱飞跃表示,在疫情冲击的特殊时期,“六稳”“六保”不仅要着眼大型企业,也要重视中小微企业。望城30家获证小作坊,用工高峰合计不低于1000人,有的年销售额只有几十万,有的则已突破100万,也销售到了全国各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人数虽少,也是就业岗位;产量不大,也是民生所需;规模虽小,也是市场主体,都关系到经济基本盘。“全区的小微企业,我们都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食品小作坊新发展。”朱飞跃说。(喻灿华)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