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情况(三)

  • 2021-05-17 09:18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江苏省


江苏省目前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主要有菊花、浙贝母、元胡、芡实、黄蜀葵等,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分布在江苏省中北部的射阳县、海安市、高邮市等县市。近三年,累计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近6.5万亩,其中,菊花和浙贝母种苗繁育面积最大,均在2.3万亩~2.4万亩,占中药材良种繁育面积的72.3%。累计生产菊花良种种苗23.5亿株;浙贝母良种种苗1700万千克,元胡良种种苗640万千克。从近三年总的发展趋势上看,菊花、芡实、黄蜀葵良种繁育面积较稳定,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与近年来原料药材市场需求增加有关;但受药材价格下跌影响,浙贝母和元胡种苗呈减少趋势,但总体相对较为稳定。另外,江苏省菊花良种生产的特点基本表现为自产自用模式为主,本地栽培比例超过80%,调出种苗占比较低。浙贝母、元胡、芡实、黄蜀葵调出比例较高,其中浙贝母、元胡等种苗较大比例被销往浙江金华等地,小部分在省内南通、泰州等地栽培;芡实良种销往省外安徽、江西等地,种子数量与本省金湖县、宝应县、淮安区等数量接近;黄蜀葵几乎全部外拨,为苏中药业黄蜀葵基地供应良种。江苏省目前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尚无明晰的政策,基本处于自由发展阶段,无专门的中药材新品种认定机构。黄蜀葵、芡实等品种已申请中华中医药学会种子团体标准。其他品种标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


浙江省


浙江省中药资源较为丰富,拥有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元胡、玄参、笕麦冬、温郁金“浙八味”道地药材。“浙八味”中杭白菊种苗几乎为浙江省垄断,江苏、安徽等地引种杭白菊的面积也逐年增长,2018年年产菊苗1.8亿株。延胡索在浙江东阳、磐安等繁育基地近1.2万亩,与生产需求基本持平。浙江浙贝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90%,但由于大部分种源从江苏引进,因此浙贝母面积虽逐年拉升,但繁育基地在主产区宁波和磐安仍非常少,在2018年近2000亩,很难满足省内生产用种。其他5味药材,面积相对缩减,繁育基地面积也锐减。新“浙八味”中铁皮石斛的种苗占全国60%,大量供给云南等地。2018年乐清市繁育种苗达6亿株,另外磐安、金华、杭州等地也有近3亿株种苗出售。覆盆子产业近年效益增长快,种苗繁育也逐年递增,2018年淳安县生产种苗500万株,丽水、磐安等地出苗也超200万株,淳安临岐镇被评为覆盆子之乡。三叶青种苗繁殖超1000万株,主要产地为遂昌、临安等。临安中泽公司三叶青新品种“泽青1号”2018年通过认定,中央电视7套进行了宣传。“泽青1号”种苗售价比其他三叶青品种高100%,体现了优质优价。新兴中药材品种如白及、黄精等种苗产量也随行情逐年升温,特别是白及种苗超5亿株。


安徽省


安徽省是中药材资源分布大省,拥有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黄精、茯苓、宣木瓜、菊花、丹皮、断血流、桔梗等“十大皖药”。其中霍山石斛、灵芝、黄精、茯苓、断血流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区,亳白芍、菊花、丹皮、桔梗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宣木瓜主要分布在皖南,菊花、黄精在皖东、皖南也有分布。从2016-2018年调研数据来看,霍山石斛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种源圃面积基本维持在200亩左右,每年通过种子的组培种苗繁育达到10000万株左右,主要用于霍山、金寨本地的种植面积,种苗调出量极少。由于霍山石斛的栽植面积已经相对稳定,增加的面积有限,种苗繁制量逐年减少,预计2019年种苗繁制出苗约在400万株;灵芝、茯苓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的金寨、霍山,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8500亩、10000亩左右,菌种繁育基地稳定,具有年产栽培菌棒400万棒~600万棒的能力;黄精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区以及皖南山区,种植面积达25000余亩,具有良种繁育基地2家,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由300亩增加到500余亩,每年的种子繁育种苗由3000万株增加到5000万株;宣木瓜栽植面积达到8000亩左右,种苗繁育基地基本没变化,每年生产优质种苗约10万株;断血流是大别山区特色中药材,回音壁集团安徽制药有限公司建有栽植基地1000余亩,种子繁育基地稳定在50余亩;菊花有亳菊、滁菊、黄山贡菊等,2018年的栽植面积达到30余万亩,繁育基地主要在亳州、滁州、黄山的歙县等地,面积由2016年的620亩增加到2018年的3000余亩,年繁育种苗达到9亿株;亳白芍主要分布在亳州的蕉城区,2019年的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其种苗繁育基地将由2016年的300亩增加到2018年的1200亩,出苗量达到1900万株;传统收取丹皮的药用牡丹,其种植主要在安徽亳州、铜陵及其临近的南陵一带,其中安徽亳州的种植面积最大,达到12万亩,其他总计约8万亩,主要依靠种子繁殖,其种苗繁殖基地由2016年的1200亩扩大到2018年的3600亩,年出苗量达到7.2亿株;桔梗在安徽的主产地是太和县,2018年的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没有建立专门的繁育基地,其繁殖用种子主要来源于内蒙古。


福建省


福建省目前比较核心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主要有太子参、薏苡、金线莲和建莲等,主要分布在柘荣、蒲城、仙游、南靖、永安和建宁等县市。近三年,累计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近2万亩。其中,太子参与建莲面积最大,分别在0.6万亩和0.75万亩左右,占中药材良种繁育面积的75%左右。近年来,多花黄精、重楼(七叶一枝花)、穿心莲和巴戟天等药材的繁育工作在福建省也有零星分布。近三年,太子参繁制种参达229.5万千克,金线莲繁制种苗60000万株,薏苡繁制种子85万千克,建莲繁制种藕1125万株。从近三年总的发展趋势来看,金线莲和薏苡的良种繁育面积稳步提升,而建莲和薏苡的良种繁育面积相对稳定。另外,太子参的种参繁育主要以药农自家留种、自繁自用为主,部分企业开展了太子参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薏苡和建莲的良种繁育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金线莲的良种繁育主要以公司或合作社为主。中药材种子种苗技术标准和繁育生产、经营方面尚无明晰的政策,基本处于自由发展阶段。


江西省


江西省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宜春、吉安、上饶县、市。江西省针对各地的优势和环境差异,通过对不同中药材良种进行繁育和驯化栽培,建立了不同的中药材良种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分别在宜春的樟树市、吉安的峡江县和井冈山市、九江的修水县、庐山市和德安县、抚州临川区、鹰潭余江区和上饶德兴市等地建有栀子、草珊瑚、广东紫珠、龙脑樟、延胡索、车前子、白木通、枳壳、吴茱萸、掌叶覆盆子、夏天无、夏枯草、曼地亚红豆杉和金银花等14个品种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江西省通过资源普查建立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枳壳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樟树市和新干县,面积200多亩,每年可繁育约230万株枳壳苗(枳壳实生苗和嫁接苗);吴茱萸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樟树市、新干县和鄱阳县,面积约260亩,每年能繁育约170万株;铁皮石斛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集中在鹰潭市和余江县,面积约2000亩,每年能繁育约4000万株;掌叶覆盆子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在德兴市,面积约200亩,每年能繁育约200万株。


山东省

  

山东省内中药材大品种包括金银花、丹参、西洋参、黄芩、玫瑰、牡丹、桔梗、白芍及栝楼等。2014年,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旨在加强中药材科技示范园与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包括建立山东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等。2016—2018年,山东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制种面积逐渐增大。各县繁制种面积如下:平邑县,品种以金银花和丹参为主,2016年,繁制种面积0.063万亩,2017年0.105万亩,2018年0.114万亩;文登区,主栽品种为西洋参,2016—2018年繁制种面积分别为0.05万亩、0.06万亩、0.07万亩;莒县以黄芩种子种苗基地为主,三年来繁制种面积均在100亩以内,有轻微减少趋势;平阴县2016—2018年玫瑰繁制种面积由0.05万亩稳步提升到0.09万亩,栝楼繁制种面积则由2016的不到百亩迅速减少;菏泽以牡丹区为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主要为牡丹,2016—2018年繁制种面积分别为0.06万亩、0.11万亩、0.16万亩,涨幅明显。2016—2018年全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制种产量逐年增加。其中以金银花、玫瑰、牡丹、西洋参最为突出。2016—2018年,金银花繁制种产量由2100万株提高到3800万株,牡丹繁制种产量则由1000万株提高到2000万株,玫瑰繁制种产量则有800万株提高到1200万株,西洋参繁制种产量则有7万千克增长到12万千克。另外,西洋参、栝楼无大面积种子种苗调出,其中栝楼种子种苗基本靠从外省购买,西洋参种子则是在自己生产的基础上从东北地区购买种子作为补充,黄芩、白芍种子种苗调出量减少,牡丹、玫瑰种苗调出量则保持稳定增长,平邑县丹参与莱芜区丹参种子种苗调出量都稳步增加,金银花调出量则明显增加,增幅近200%。(摘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19)》)


中药材种业

购书链接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