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是乳腺癌患者停药的重要因素

  • 作者:靖九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9-09 11:00

  雌激素受体阳性(H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5~10年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SERM)治疗。然而,记者日前从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在京发布的首个针对中国乳腺癌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中国乳腺癌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治疗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的结果中看到,国内39.1%的HR阳性乳腺癌患者未能坚持为期5年的规范化内分泌辅助治疗;分析表明,药物不良反应是导致患者停药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同SERM类药物的安全性存在较大差别。该研究结果引发人们对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

   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

  根据国内肿瘤年报统计,乳腺癌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的第一位。其中,“HR阳性的患者占80%。”这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兵河教授给出的数据。“对于这些HR阳性乳腺癌患者而言,体内的雌激素就像是肿瘤细胞的营养剂,可以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因此即使是在手术切除乳腺癌之后,这些患者仍需服用专门针对雌激素的药物,如SERM等,以减少肿瘤复发。”研究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袁芃教授介绍,这种治疗手段被称为内分泌治疗,它的广泛应用被视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乳腺癌治疗的重大里程碑。

  既往国际指南推荐对这类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时间为5年,但国外近年的荟萃研究证实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10年内分泌治疗较5年治疗可以取得更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于3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因此现在国际指南(如NCCN指南)中对服用SERM类药物的推荐已经改为5~10年。

  许多医生认为,乳腺癌患者会遵照用药医嘱,坚持长期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以减少乳腺癌复发,但此次在6个省份的13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中对1000例乳腺癌患者和100名专科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袁芃教授介绍,目前对其中600多例激素受体阳性、中位年龄40.9岁、术后接受SERM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其5年持续用药率为60.9%。通过对停药原因分析发现,其持续用药率低的最主要原因为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不良反应主要为血脂异常、子宫内膜增厚、潮热、转氨酶升高、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研究还对患者使用不同药物的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尽管同为SERM类药物,托瑞米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而他莫昔芬为31.93%。尤其是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两个重要不良反应——子宫内膜增厚及高脂血症,托瑞米芬同样显著低于他莫昔芬。其中,他莫昔芬由于发生子宫内膜增厚而导致停药的比例为14.10%,而托瑞米芬只有2.13%;他莫昔芬由于发生高脂血症而导致停药的比例为17.35%,而托瑞米芬只有1.42%,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研究还发现,初始使用他莫西芬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换药的比例较起始用托瑞米芬的患者换药的比例高,而换药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应平衡疗效和安全性

  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美国一项大样本研究提示,中断治疗的患者与坚持治疗的患者相比,总生存率分别为73.6%和80.7%;依从差的患者与依从良好的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8%和81.7%。

  就发病年龄而言,欧美乳腺癌高发人群是55~65岁的绝经后人群,而我国目前有约一半的患者仍处于绝经前状态,因此,SERM类药物在国内的应用广泛程度远超欧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表示,内分泌治疗是HR阳性乳腺癌最重要的系统性辅助治疗方法,国内外权威指南指出:乳腺癌10年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复发及死亡风险。如果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那么在药物选择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一个理想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案应该平衡达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

  徐兵河教授希望上述研究结果能在临床关于乳腺癌患者规范化内分泌治疗上达成新的共识,为完善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形成新的依据。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