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两责”基层行8】监管,让城市更有温度——上海食品安全治理的张弛之道
两家弄堂美食“起死回生”的背后,是上海市探索城市治理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不懈努力。今年5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令人向往的未来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使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文明、更有温度。在上海市各级食药监管部门的办公楼里,“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的宣传语随处可见。食品安全监管要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有获得感,成为上海食药监管人员努力的方向。
张:最严法规层层压实责任
记者5月份在嘉定新城(马陆镇)采访时了解到,针对农村自办酒席,马陆镇市场监管所不仅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聚餐场所(简称“自办酒会所”)的监管力度,要求自办酒席要向监管部门备案,并派出监管人员现场检查和留样,还利用食品安全远程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协助食品检查员对农村自办酒会所实行全方位监管。至2016年底,嘉定区的36家农村自办酒会所安装了视频监管系统。
“嘉定新城(马陆镇)辖区内设有马陆、新城两个市场监管所,除两所原有的38名监管人员外,镇财政还出资配备了16名辅助检查员。而在镇一级,镇政府专门设立了有4名专职人员的食药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市场监管、城管、农业、公安等相关部门。”嘉定新城(马陆镇)食安办主任顾利伟告诉记者,《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明晰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像钉子一样把责任层层钉死,确保基层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
据悉,按照上海市相关要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在12个街镇设置了15个市场所,各街镇2016年新招录食品检查员55人,充实后队伍有118人,比上年同期增加近一倍;及时调整和充实村(居)食品安全宣传员、信息员、协管员,基层监管力量不断壮大。另外,嘉定区市场监管局还开展了集贸市场快速检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2016年有19家集贸市场通过标准化创建。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按照条例要求”“按照方案要求”成为上海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高频词汇。被称为“史上最严”地方食品安全法规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今年3月开始实施,条例完善了食品安全政府职责。同期发布的《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提出,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基层食药安全工作人员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万分之三,基层监管所具备食品安全领域执法能力的执法人员比例达到80%。

弛:小餐饮备案制实现多赢
“惊动”了总理的“梦花街馄饨”和“阿大葱油饼”虽然在当地食品监管部门的协调下,找到了合规的新店面并办理了相关证照,但对于无证餐饮这一痼疾,上海仍在探寻解决之道。
今年春天,42家“士林小吃”入驻上海锦江乐园“正宗台湾夜市”,而按照以往规定,这些小吃摊位根本不具备申办经营许可证的条件。取缔,市民不开心;放任,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为突破这一难题,闵行区将这42家小吃摊纳入首批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试点。
根据要求,经营户应按照备案要求进行升级改造,达到要求者可申请备案。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黎军说,锦江乐园“士林小吃”小型餐饮临时备案效果明显,梅陇镇地区夜排档显著减少。今年,闵行还将在全区推进小型餐饮临时备案,并考虑引进米其林一体式标准化厨房。
在浦东新区的新场古镇,记者看到,监管部门指导古镇农家乐进行规范化改造,目前已有30家通过了临时备案申请。
此外,嘉定区也将整顿“无证无照”列入区重点课题,今年全区计划试点200家左右的小型餐饮进行临时备案。
经过21个街镇一年的试点,近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提出,对人民群众有需求且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有固定经营场所、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卫生要求,但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实施临时备案,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 美丽520:破解化妆品谣言正当时
5月20日,坊间颇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广州举行,化妆品专家蒋丽刚《破解化妆品谣言》的专题讲座也如期开讲。 2019-05-27 09:55
科普大讲堂
2019-04-28 15:0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