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版《中国药典》药用辅料修订品种标准概况(下)

  • 2025-08-21 11:40
  • 作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突出绿色环保标准理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标准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在“绿色制药”“绿色检验”中的导向作用,在加强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药用辅料标准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标准”理念。


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


磷酸氢二铵修订鉴别方法:原标准采用《中国药典》通则0301的铵盐鉴别反应,方法(1)的结果判定采用“氨臭”,用到硝酸亚汞;方法(2)的碱性碘化汞钾试液配制时用到二氯化汞。根据实验原理和目标修改了结果判定方法,避免了上述剧毒试剂的使用。


甘油磷酸钙删去鉴别(2)、氧化锌删去锌盐鉴别(2)、葡甲胺删去鉴别(3)、瓜尔胶删去鉴别(4)、异丙醇删去鉴别(1)和(2):因上述项目使用了硫酸氢钾试剂、硫化钠试液、硫酸镍、重铬酸钾或二苯胺等有毒有害试剂,鉴于标准中已有其他多项鉴别项目或相关含量测定可满足质量控制需求,故删去该项。


玉米朊删去鉴别(1);阿拉伯胶和阿拉伯胶喷干粉删去鉴别(3);果胶修订二氧化硫检查项,因使用了醋酸铅溶液或试剂,采取了删去该项目或改用不同原理检查法的方式。


大豆油、花生油和橄榄油删去棉籽油检查项:为避免使用危化品二硫化碳,同时考虑到这些品种的脂肪酸组成、甾醇组成等项目已采用精密度高的仪器方法控制,故删去此项。


小麦淀粉删去“总蛋白”项下非蛋白氮含量:由于非蛋白氮的测定用到三氯醋酸试剂,且本品非蛋白氮在总氮中的占比极低,故改为控制“总蛋白”氮含量。


石蜡删去鉴别(2):原标准会产生硫化氢的排放,删去该项目,并增加专属性强的红外鉴别。


甘油修订氯代化物检查项:将原标准中的镍铝合金脱卤法改为氢氧化钠溶液直接脱卤法,避免了危化品镍铝合金的使用。


优化项目设置


精简优化鉴别项 个别标准保留了过多的专属性不强、操作繁琐的鉴别项,2025年版《中国药典》进行了优化。例如,聚维酮K30原标准有3个化学鉴别和1个红外鉴别,本次删去专属性较差的一项化学鉴别;预胶化羟丙基淀粉删去专属性不强的鉴别(1),新增专属性强的淀粉颜色反应和考察预胶化淀粉的显微鉴别法;山梨酸钾删去专属性不强的双键鉴别和紫外光谱鉴别,新增液相鉴别;甘油三乙酯删去化学鉴别(1),保留红外和气相鉴别;大豆磷脂和蛋黄卵磷脂删去鉴别(1)和(2),增加液相鉴别;胆固醇删去化学鉴别和薄层鉴别,新增气相和红外鉴别;聚山梨酯系列删去化学鉴别,新增气相和红外鉴别;明胶空心胶囊及肠溶明胶空心胶囊删去原有三项化学鉴别,增加专属性强的化学鉴别;羟苯乙酯钠和羟苯丙酯钠删去操作繁琐的化学鉴别(1),增加专属性强的红外鉴别;硬脂酸镁删去意义不大的镁盐鉴别(2)。


整合同类项目 例如,异丙醇中“水中不溶物”的检验效果与“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相当,“羰基化合物”本身操作繁琐且无法准确定量,用“挥发性杂质”可控制,故删去“水中不溶物”和“羰基化合物”两项;油酸钠删去油酸检查项,在“其他脂肪酸”项目中一并考察;苯扎氯铵删去“氨化合物”,苯扎溴铵删去“氨化合物”和“非季铵类物”,此两项灵敏度低、控制范围有限,同时增加“胺及胺盐”检查项,不仅控制了无机铵,还控制了可能存在的起始物料残留二甲基叔胺和胺盐;聚乙二醇1000及以上的品种凝点的设置主要用于控制本品分子量及其分布,与现有标准中已经设置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项目有重叠,加之各国药典中凝点测定方法有差异,故删去凝点。又如,苯甲醇标准中有可控制纯度的项目,删去馏程;白蜂蜡已包括“丙三醇与其他多元醇”“地蜡、石蜡与其他蜡类物质”“脂肪、脂肪油、日本蜡与松”等多个有关物质检查项,故删去折光率;依地酸二钠为螯合剂,鉴别(1)和络合力试验均用于鉴别或检查依地酸二钠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而含量测定项为络合滴定,故删去前两者。


简化操作步骤 例如,肉豆蔻酸原标准中用于定位的肉豆蔻酸对照品也需与供试品同步进行衍生化,为简化操作,改为直接采用肉豆蔻酸甲酯对照品;糊精原标准为105℃干燥至恒重,需要大约7小时,经实验考察后改为130℃干燥90分钟,既节省时间,又与原淀粉相关标准协调。又如,亚硫酸盐旨在控制原料胶囊用明胶中还原剂亚硫酸盐的残留,胶囊用明胶中已控制,故在明胶空心胶囊和肠溶明胶空心胶囊中删去亚硫酸盐检查项;研究拟定了同时检测氯乙醇和环氧乙烷残留的气相色谱法,避免了原标准中用两个方法分别检测的费时与繁琐。再如,西黄蓍胶原标准中薄层鉴别项西黄蓍胶加酸经高温后的水解物提取需要“离心,取上清液转移至5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水10毫升,60℃旋转减压蒸干”等步骤,该过程需要耗时3小时以上,经修订后极大简化了试验步骤,让标准检验更为便捷高效。


加强标准规范性


规范中英文名称


根据药用辅料通用名命名原则,在2025年版《中国药典》中规范了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酯(曾用名: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醋酸琥珀酸羟丙甲纤维素酯(曾用名: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和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曾用名:硬脂酸聚烃氧(40)酯]的中文通用名。此外,羟苯甲酯钠、羟苯丙酯钠、大豆磷脂和磷酸钙等品种还修订了英文通用名。


规范分子量和CAS号


2025年版《中国药典》中不仅增加了丁烷、油酸钠等品种的分子量,而且根据修订的原子量表,对所有收载的药用辅料品种的分子量进行了全面修订。


因聚乙烯醇、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等品种具有多种不同平均分子量,石蜡为混合物,果胶有不同来源且取代基含量不同,原标准引用的CAS号不具普适性,故删去原有CAS号。根据官方回复,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均具有2个CAS号,故同时列出。根据需要,油酸钠等品种增加了CAS号。


规范来源与制法项


该项主要记载药用辅料的主要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其表述的规范性对于标准执行很重要。2025年版《中国药典》进行了一系列修订,如海藻酸钠增加化学结构描述,西黄蓍胶增加近似属种来源,苯扎氯铵明确为混合物,磷酸钙明确为磷酸钙盐的混合物,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水分散体规范含乳化剂的表述等。


规范性状项


2025年版《中国药典》一方面根据实际样品的情况规范了部分药用辅料[如磷酸氢钙二水合物、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氢氧化镁、糊精、苯扎氯铵等]的性状描述,避免造成产品不合格的误判。另一方面,根据统一的修订原则,规范了性状项下溶解度的描述。


规范类别项


类别项对体现药用辅料的功能性至关重要,以往标准中用词不够统一,2025年版《中国药典》根据2025年版《国家药用辅料标准编写细则》附3中的功能类别术语进行了系统规范。


规范红外对照图谱


首先,根据2025年版《国家药用辅料标准编写细则》附1所列的总原则,即“凡适宜建立红外对照图谱的,首选考虑采用与对照图谱比较”,对2025年版《中国药典》拟收载的药用辅料品种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其次,将确定采用红外对照图谱比较的品种涉及的图谱,全部在《中国药典》相应品种后呈现,从而节约检验成本,方便标准执行。


规范文字细节


2025年版《中国药典》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照品制备和供应情况,对药用辅料标准中涉及的对照品名称进行了系统规范,如肉豆蔻酸甲酯统一改为十四烷酸甲酯、L-苯丙氨酸改为苯丙氨酸等。本次还对标准中的计算公式进行了系统规范,避免了格式不统一造成的计算错误。此外,在“注”中增加了一些提示信息,如香草醛增加“本品别名为香兰素”,麦芽糖增加“本标准不适用于麦芽糖含量少于98.0%的型号”等,避免标准执行者的困惑或误用。


《中国药典》还将持续跟进药用辅料标准国际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我国药用辅料产业发展的新进展,不断加强药用辅料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普适性和创新性,使其凸显药用辅料的关键质量属性,更好地成为药用辅料选用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助力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典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